密参禅师方便禅七开示
前言
本资料根据密参禅师生前方便开示的录音磁带整理而成。因磁带老化字音不够清晰,以及整理者的水平所限,在整理过程中难免有所错讹,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指正和谅解。另,因原录音带丢失四盘,禅七开示缺漏几天。
初版:二〇〇〇年九月二十二日弟子昌敏、后学空杰整编
再版:二〇〇七年密老圆寂十五周年纪念日弟子昌融整编
密参禅师方便禅七开示——禅七第一天
恭候大家四众弟子,聚会一堂,开始打七。打七的因缘是难遭难遇,我们常听说打地藏七,观音七,念佛七,这七是很多的,但是打禅七的很少,因为这个禅七道场是很不容易的。要不发无上道心、不痛念生死,不可能参加这样的法会。这样的办道,是稀有难得的。我们大家发起无上道心,念生死苦,有这个打七的愿望,可以感到十方诸佛、十方三宝、诸大菩萨、历代祖师、龙天护法慈悲拥护,这种殊胜的因缘才能现前。我们能够参加打七的人,要知道从无始以来随着生死流转,没有一念回光返照,虽然信佛,都是向外驰求,今天能够寸丝不挂单单的的办自己的根本大事,值得庆幸,但还要具足忏悔心和惭愧心。
为什么要有忏悔心呢?我们虽然学佛,但在六道中染污的业障太深太深,现在我们要发明心地,所以要生起忏悔心。为什么又要发起惭愧心呢?我们想想每个众生都具佛性,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没什么两样,圣人已得自在,已经解脱,我们未了生死,所以要生起惭愧心。另外还要有慈悲心,我们有福报仗三宝力用功办道,能够发明心地,还要想到六道的众生,愿他们能够离苦得乐。
我们平常用功都是在六根、六尘、六识上,没有在心地上回光返照,根尘相对,起惑造业。能够相信宗门,求明心见性的人很少。世尊当年灵山会上拈花微笑,以心印心的本怀就是见性才能成佛,除此无二路。禅宗从印度至东土在六祖以前,它是直指,用不着费力,那时人的根基深厚,力量大,一闻即了。不像现在学了一辈子佛,连佛都不知是什么的大有人在。所以历代祖师慈悲,根据众生的根基逐步改变,方便又开方便。六祖慧能大师以后各宗派接引人的方法逐渐增多,至北宋大慧宗杲禅师倡导参话头起疑情,目的是锁住学人妄念,最终证悟心源。
祖师用功过程不同,所得利益不一样,但根本是一样的。各出手眼,示现各种方便接引后人,提倡的话头不一样。过去祖师建丛林道场,没有禅堂,一指就了,在马祖、百丈时代也没有跑香。关于跑香有一个公案:就是天慧彻祖,雍正皇帝逼他开悟,限期七天,否则杀头。彻祖发心开悟,就开始跑香,为什么跑呢?怕昏沉,跑的时候还要抱着一个不明白的话头“父母未生我前,我的本来面目”。雍正当时问的就是这句话,没有答上来,勒令限期开悟,跑了一个七没有开悟,要求四个期,后来开悟了,奉旨下山。来到高旻寺,领众用这个方法打七,出了很多悟道之人,因此,这个方法一直延用至今。
功夫得力可以在日用中修行,大部分人忙于事务,不能成团成片,很难发明心地,所以要求大众放下任何俗务,单刀直入用功办道,这是祖师慈悲。
宗门和教下不同,教下认为需三大阿僧祗劫才能成佛,宗门则认为“前念迷即凡夫,后念觉即圣人”,“不历僧祗获法身”。本自圆成当下就是,打七要想成团成片就像战场一样不能马虎。我们已马虎了无量劫了,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啊!
过去金山寺一期下来17个半开悟,四川昭觉寺一期48人开悟,过去没有白打的七。冶开和尚18岁听开示生死路上无老少,发心参念佛是谁,一期下来不行,方丈慈悲再增一七,没到七天以为开悟了。方丈就问“念佛是谁”?回答说:“是我”。方丈笑了说:“是你呀,马上一把火把你烧掉,你又是谁?不行,马上去参!”。解七了,大家洗脚时冶开和尚突然彻悟了。说:“我找到了”。有人问他,他把脚一伸,说:“这就是念佛是谁”。后来传到方丈那里。冶开老和尚十八岁开悟,为什么呢?远说有根基,近说生死心切,我们年龄虽大,没有发起道心,所以至今还是苦恼人。
所谓打七的意思就是把“我执”消光,七是指第七识——“我执”。
我们众生生死不能了,因为有我。“打七”就是“打死我”。世人是我最要紧,什么可吃亏我可不吃亏,做梦也没忘我。就实说来,本来身体不是我,但是妄认为我,本来妄心也不是我的心,错认为我的心,七识就执著身心是我,就把佛性——真我给害苦了,吃了假我的亏了。
“我”是生死根本,可反过来也是成佛的根本。看你怎么运用它,领会它,迷于本性时我字当头,等发明心地后,“我”就变成平等的我,小我转成大我了。佛菩萨是平等之我,无我之我。凡夫是有我之我,他只知身体是我,妄想是我,除此身心之外真我——佛性,就不知道了。所以佛说“认此色身,四大假合为自身相,认自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因此轮回六道,永无停息”。
想出轮回,必须明心见性,今天我们是方便禅七,有修持念佛法门,可抱定一句佛号,心念耳闻,功夫得力,念到一心不乱也有把握,等你念的不会念了,不是不想念了,而是不得起念了。可以达到能所双亡念佛三昧的境地,这和禅宗就一样了。什么法门都是叫你息下妄想,狂心顿歇,歇即菩提!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的目的都是如此。
宗门是直接顿超、不叫你除妄,跟教下不同。古人说“清净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除其妄想重增病,取向真如也是邪。”不要除妄,识破它,识得不为冤,识得妄想是佛性的作用,生死就了了。宗门一法,真正不可思议,能生起一念信心就具有大福报。
上根利智人一闻即了,庞居士就闻马祖说:“等你一口吸尽西江水,再向你道。”这句话,而马上就了办生死大事的。我们今天聚会一堂,也是无量善根的现前,要像古人那样生死心切发心办道,希望有个出头之日,努力用功精进吧。
密参禅师方便禅七开示——初二开示
打禅七要懂得禅的道理,宗门这一法,是佛拈花示众而传心印之法,和我们知道的凡夫禅、外道禅、小乘禅、四禅八定都不同。禅就是指我们每个人本具的佛性,一切善法之源,福慧之源,涅槃妙心。在达摩祖师来中国以前没有这个禅字,达摩以后才有这个名字,传到中国以后也叫无上禅。不是一般的禅。
禅字梵语是禅那,译为静虑,思维修。一般说来修禅就是修定,我们今天所讲的无上禅不光修定而是定慧等持,是以见性解脱,不论禅定解脱的禅。禅是建立在定的基础上而见性,而不是不具备禅定。我们今天所修的这个禅是没什么取舍,无内无外,本来清净,本来具有,定慧一体的禅。是六祖开口就讲的“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禅。是佛的正法眼藏,三世诸佛因悟此而成佛,我们众生也要因明此性而成佛。禅是成佛的根本,对佛法的兴衰起决定作用。
禅是无相法,是一切不可得的法,只有无所得才能成佛。金刚经说的好“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我们凡夫什么都想得,无所得受不了,学了佛也想得,什么福报啊,什么法师、神通啊,甚至净土啊,不明白,无所得才有神通、才到真正净土去呀!
佛性是人人具足个个不无的,但是我们染污太深,依旧道业难成。难成不是佛性,佛性是本自现成的,就是习气毛病太重把佛性掩盖了。
习气太重,祖师慈悲,告诉我们种种调和身心的方法,称为调整五事——调身、调心、调息、调吃、调睡。五事调顺,禅道易行,五事不如法,易出障碍和毛病,轻者功夫上不去,重者发生气病。我们今天简单说一下调五事中所注意的情况:
一、调合身心,没事应适量休息,不要用力,打起坐来任其自然,不要用力挺腰,也不要前仰后合和下弯。往上提心火上炎,眼睛会发红,长眼屎,头发昏涨。腰下弯易肚子发涨、易昏沉。
二、呼吸任其自然,不要用心压制它,用心压制它就不自然,久之伤气,伤气一定伤血。
三、参话头的同参,不昏沉、不散乱是最好。昏沉了话头就要提紧一点,不提紧就落入昏沉了。如果散乱了,话头就放松一点,要慢慢进行对治,总之以不昏不散为好。念佛的同修,可用金刚持,心念耳闻容易入定。昏沉时念快一些,散乱时可放慢,不昏不散时念佛念念分明,久之功夫纯熟,能所双亡,可入念佛三昧。
四、吃饭不要多,多则容易昏,也不要少,气力不足,不易入定。要视自己情况而定。
有很多用功的人,没亲近过善知识,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看经典,走错路出了毛病,见地不正,身心不调顺,遇到情况不会处理,轻者生病,重者着魔发狂。最后谤佛谤法说这法不好,那个法也不行,不知是自己的原因。所以我们修行要亲近善知识,经常广学多闻。善知识是过来人,道路他清楚,亲近他不会上弯路,还有佛的经典也是善知识,可辅修行之偏。还有一个现象就是由于修法心切,问了不明白人指错路了,结果出了毛病耽误了自己一生。原因是见地不明,见地明确了修什么法都能成就。
禅是总持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我们能够相信,修持这一法真是火中生莲,如同金钵罗花一样,不是一佛二佛所种善根,不然的话,不相信怀疑啊!即使今生没有明心见性,成佛作祖,如能持戒有了这种般若的胜因,生生世世不堕魔道。生如来家,住清净地,所以我们要发长远心,一生不行来生再修,生生世世护持佛的正法眼藏,利益众生直至成佛作祖。
我们修行要明心地,心地一明万法明,修什么法都行,穿衣吃饭都是佛法。心地不明,虽修佛法也不是佛法。古人说:“邪人说正法正法也是邪,正人说邪法邪法亦成正。”
佛法的兴盛在于根本,正法眼藏兴盛起来即是佛的正法时代住世。现在佛法衰落是认识根本的人、相信根本的人太少太少了。佛法的弘扬在于真理,真理如虚空,任何人不能动摇。没有究竟真理的人,智慧就和外道一样。另外,佛法还要培养人才,培养有修有证的人才、弘法利生的人才,光有理论没有真东西不能使人信服,这是佛法一条出路。
禅是无相般若大法,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不要说人,就是各个天王也都护持佛法。我们要具有智慧最好的办法就是照顾当下一念,这是真正修行。佛法是现实的,告诉你们:“眼前历历分明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就是你的佛性”。佛性无相,无法形容,为什么祖师不肯直接告诉我们呢?因为告诉我们就有了语言相,你心里也有个相,领会的佛性就变了,就不是所说的那个东西了,因此叫我们自参自悟,自成佛道。祖师不想说破,是慈悲,叫我们证悟印心没有差错。
我们听了,会用功也很好,但还要真参实悟,大多还是理解。当年我们参学亲近虚云老和尚,老和尚告诉我们光听、光说不起作用。
佛法入门有两种——理入和行入。从理入就是悟明心地,上根利智一闻即了,虽然没有直接证道,这心地法他通了,这是理入,来的快,顿悟而渐修。行入差别很多,虽然行入从行上着手,但还是从心开始,比如拜经、诵经、嗑头朝山拜佛燃指供佛,六度万行,心若不诚,也行不起来。可是这个心要是至诚万分也能发明心地,就是那个真心到了极点,也能忘我,证悟佛性。
大家努力用功精进吧!
密参禅师方便禅七开示——初三开示
禅宗用功方法,到了唐朝以后历代祖师极力提倡看话头,起疑情。看话头这个功夫很直接了当,,简便易行,了生脱死最为巧妙。我们初下手用功谈不上看,看不住的,只能是学看话头。初学都是在话尾上用功,因为话头是这一念未动以前,念头一过已成话尾。看到话头就照顾话头,不昏沉、不散乱,可是这时还要微微提起疑情,没有疑情就难免落于对待,落于观照对待。观照还有能所,没有见性,要起疑情,不管昏沉、散乱、无明烦恼一扫就净,一照即了。这时起疑情目的是悟道见性。另外一个目的是,真正起疑情能够一念代万念、空掉一切境界,返本还源。
真正起疑情不容易,没有生死心,没有把大事弄明白的心,疑情是发不起来的,比如“念佛是谁”这个话头,如果念佛是我,我在哪?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一直参究下去,一天到晚昼夜不停,时时刻刻不把它放下,非找到不可,这就是疑情。有人说这个疑情起不来,疑情起不来参禅有两种情况:一是生死心不切,生死心切大事未明能不找解决的办法吗?心切当下疑就现前。二是找到念佛是谁的人,迷情打破的人,他了知我们现在本来无我,本来是佛。开悟的人一旦梦中醒来,悲喜交加,冤枉啊,枉受六道之苦,我们本来面目上本来是一尘不染的。
两种情况是不同的,没有悟道要起疑情,悟了道怎么做都行,没有悟还是要下一番苦功的。古人说的好:没有一番寒苦,哪来梅花扑鼻香。
疑情是金刚王宝剑,是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力量大可以斩断一切昏沉、散乱、妄想,直至真如现前,立地成佛。疑情不容易起,世人就是不拿生死当回事,随随便便疑情起不来,如果把它做为第一要事就不会忘掉疑情了。
有了疑情不愁不了生死,有了疑情什么烦恼习气就一刀两断。古人开悟,就是自己把疑情逐步从有心疑到没事也疑,也是真疑现前,到了这时,因缘时节一到,磕着碰着就会发明心地,大彻大悟的。念佛的同参也要发起生死心,念念不离佛号,日久功深,也会发明心地。
参禅是修无相法,有妄想,住在境界上一切鬼神知道。二乘人虽没妄想,住在涅槃,佛还看的到,鬼神看不到。如果你不住境界,又不著涅槃,佛也就看不到了,十方诸佛不奈你何?宗门是很深妙难思的,要懂这些道理。
我们散乱惯了,想把它摄归一心很不容易,我们要学习老前辈发生死心,念念在道的精神。现在时时刻刻用功,将来不愁不悟。我亲近来果禅师时,老和尚讲,他疑情现前是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在大殿几个七不知是供的什么佛像。我们要向前辈学习,万缘放下,一心行持办道。
密参禅师方便禅七开示——初四开示
生死大事,古往今来,诸位大德为了这件事也不容易得到成就。我们参禅念佛也是很不容易的,没有修行不知里边的甘苦。起疑情不会起,参话头倒成了念话头,前念话头一过,后念妄想就来了,什么贪念、瞋念、淫念都有,难啊!但是要有耐心,要逐步逐步前进,翻来覆去的追究。念佛要集中在耳根上,久久力量日充,要把疑情生处转熟,转成和妄想那么熟,行住坐卧就是它,乃至做梦都是它。你这个一熟呢,那个无始以来的妄想就生不起来,话头熟了,妄念少了功夫就升华了,这是个长远期。虽在静中能够持住了话头,再看动中是否也能保持,开了静出了禅堂,行香、吃茶、吃饭、大小便时,再看看你的功夫如何。定中有十分功夫,动中往往难保七分,特别是病痛和临遇到挫折时,命终时更难把持。功夫,要确实下一番苦心,没有功夫是得不到受用的。
妄想有粗有细,你把话头持住粗妄就歇下来。这粗妄一歇,就得一分自在,一天到晚清凉自在,行起香来两只脚好像没有一样,轻飘飘的,坐香也觉的身体很轻,羽毛一样。到这地步还要努力用功,有的人自满了以为到家了,不行,不用功会退失的,粗妄还会起来。因为没有断,只是伏住了粗妄。有道心的人知道这是半路,要努力向前,起疑情照顾话头,不让这段风光走过去。
功夫来时有两个岔路:一是推想这时功夫到什么程度,话头提不提无所谓,提话头不过是除除妄想,现在心里也得到一点自在,他就把这些见闻觉知搬来,对照这点清净的境界。(细妄未除,停滞不前。可惜)二是认光影门头,什么是光影门头?就是静中有点把握,再往前疑情似有似无,出现点境界见到光明或如同日光、或是忽然空了,生起欢喜,执著一起,不能前进,时间一长,会出毛病,还有人见到佛菩萨像生欢喜,见到凶境界生怖心,这是错误的,住则着魔。不睬它,不取不舍,方得正定正受。
参禅是无为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管圣像凡相都是假相,不要生执著心,要在这里走过去。静相、动相都不住,正念就现前了。三昧正定就是根尘脱落,十方圆明,了不可得的无境界的境界。再往深用功啊,那功夫可以达到动静一如,昼夜一如,这才谈到成团成片。这是修行的路程,我们初用功应当知道这些境界,免走弯路。
初下手用功夫,以妄止妄,出新功夫,不用力不行。“念佛是谁”得微细微细的审察,不停追究,他嫌费力,何不轻轻罩住它,看死话头就行了,如果是老用功的过来人,开悟了,罩住也行,不罩也行,无念,有念都好!明白以后处处皆是。我们谈的是没有明白时的功夫是有差别的,没有明白,看不住话头,久成死水。时间一长堕于无想,堕于无情。
我们访师寻友,朝山拜佛就是为心底上这一点事,少走弯路,当年亲近虚老,虚老这个老人家真是大善知识,你一开口他就晓得你功夫用到什么程度,告诉怎么样,当下使你冰消瓦解。这个法身父母真是了不得,非是世间父母可比。我在广东亲近虚老三年,受到的法益是无法回报的。
古人一闻千悟也是经过多少年的修持,长庆祖师坐破七个蒲团,赵州八十犹行脚,赵州是大作家八十还在作本份事,可以想想这不是什么小事,这是天下最大的事。
佛陀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深居皇宫,世间欲乐应有尽有,能够视功名利禄如镜中花,水中月,弃王位为众生而悟道,这是惊天动地的悲心,我们看到佛陀这样发心成道,不惭愧吗?精进吧!修行要靠自己发心才行,依靠别人靠不住。世尊比别的佛愿小吗?阿难和佛是兄弟,最后还是阿难发大心自己成就的。要发大心,自度、自度啊!
附录一:
密参禅师事略(1916-1992年)
恩师密参上人,讳觉励,号密参,河北省安新县人氏。生于一九一六年农历二月二十五日,俗姓赵,名章印(小华)。师父自幼因父亲双目失明,家境贫困,没钱读书,靠外出打工来谋生。年二十一岁时,因缘成熟,于北京普德寺依瑞林和尚出家。二十四岁于北京广济寺受具足戒。受戒后亲近当时北京一带最有名的宗门大德,北京弥勒院的真空老禅师。二十六岁南下到扬州亲近高旻寺来果禅师。三十岁从扬州南下,至广东韶关云门寺亲近虚云老和尚三年。一九五二年,师父回高旻寺后受来果禅师委派,到上海高旻寺下院莲花寺任监院。自师任莲花寺监院后,高旻寺一直未派他人前来接任,因此师于莲花寺任监院直至文革。文革期间,莲花寺被改为工厂,师亦被迫编入厂内,参加工作谋生。宗教政策落实后,师恢复僧籍,于一九七九年冬来到绍兴宝林山修建寂静茅蓬,安心养道,接引后学。一九九二年九月初一午时,师世缘化尽安祥示寂,享年七十七岁。荼毗后得舍利三百余颗,众弟子感念师德建塔于寂静寺后山,塔名寂照,碑文由南怀瑾先生题写。
弟子昌融,有幸跟随师父六年学习禅法。期间,时常听到师父同参传来老法师,及其他老法师们讲起师父的种种事迹,师父平时开示的时候也常提起自己过去参学的情形。所谓言传身教,师父的许多行迹颇有现身说法的意味,令见闻者获益匪浅,难以忘怀。综观师父一生行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青年时代亲近三位善知识,顺境学禅;中年时代居住闹市,逆境行道;晚年时代隐居深山,接引后学。师父一生的修学事迹,内容丰富,意义重大。今值恩师圆寂十五周年之际,为感念师父的恩德,将师父一生的事迹,略加叙述,编集流通,以供宗门学子研习参考。
公元二零零七年岁次丁亥七月 惭愧弟子昌融述于绍兴香林寺
附录二:密参觉励禅师道影
(云门和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