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点击目录链接、双击自动滚屏
禅苑清规
卍新纂续藏经 No. 1245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
宋 宗颐集
10卷
禅苑清规序
真定府十方洪济禅院住待传法慈觉大师 宗赜 集
夫禅门事例虽无两样毗尼。衲子家风别是一般规范。若也途中受用。自然格外清高。如其触向面墙。实谓减人瞻敬。是以佥谋开士遍摭诸方。凡有补于见闻。悉备陈于纲目。噫。少林消息已是剜肉成疮。百丈规绳可谓新条特地。而况丛林蔓衍转见不堪。加之法令滋彰。事更多矣。然而庄严保社。建立法幢。佛事门中阙一不可。亦犹菩萨三聚。声闻七篇。岂立法之贵繁。盖随机而设教。初机后学冀善参详。上德高流幸垂证据。崇宁二年八月十五日序。
昨刊此集盛行于世。惜其字画磨灭。今再写作大字。刻梓以传。收者幸鉴。嘉泰壬戌虞八宣教谨咨。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目录
第一卷
受戒
护戒
辨道具
装包
旦过
挂搭
赴粥饭
赴茶汤
请因缘
入室
第二卷
上堂
念诵
小参
结夏
解夏
冬年人事
巡寮
迎接
请知事
第三卷
监院
维那
典座
直岁
下知事
请头首
首座
书状
藏主
第四卷
知客
库头
浴主
街坊水头炭头华戏严
磨头园头庄主廨院主
延寿堂主净头
殿主钟头
圣僧侍者炉头直堂
寮主寮首座
堂头侍者
第五卷
化主
下头首
堂头煎点
僧堂内煎点
知事头首煎点
入寮腊次煎点
众中特为煎点
众中特为尊长煎点
第六卷
法眷及入室弟子特为堂头煎点
通众煎点烧香法
置食特为
谢茶
看藏经
中筵斋
出入
警众
驰书
发书
受书
将息参堂
第七卷
大小便利
亡僧
请立僧
请尊宿
尊宿受疏
尊宿入院
尊宿住持
尊宿迁化
退院
第八卷
龟镜文
坐禅仪
自警文
一百二十问
诫沙弥
第九卷
沙弥受戒文
训童行
第十卷
劝檀信
斋僧仪
百丈规绳颂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目录
No. 1245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一卷
【受戒】
三世诸佛皆曰出家成道。西天二十八祖。唐土六祖。传佛心印。尽是沙门。盖以严净毗尼方能洪范三界。然则参禅问道戒律为先。既非离过防非。何以成佛作祖。受戒之法。应备三衣钵具并新净衣物。如无新衣。浣染令净。入坛受戒不得借借衣钵。一心专注慎勿异缘。像佛形仪具佛戒律得佛受用。此非小事岂可轻心。若借借衣钵。虽登坛受戒并不得戒。若不增受。一生为无戒之人。滥厕空门虚消信施。初心入道法律未谙。师匠不言陷人于此。今兹苦口。敢望铭心。既受声闻戒。应受菩萨戒。此入法之渐也。
【护戒】
受戒之后常应守护。宁有法死不无法生。如小乘四分律四波罗夷.十三僧伽婆尸沙.二不定.三十尼萨耆.九十波逸提.四波罗提提舍尼.一百众学.七灭诤。大乘梵网经十重四十八轻。并须读诵通利。善知持犯开遮。但依金口圣言。莫擅随于庸辈。如不应食(葱韭薤蒜园荽酒肉鱼兔及乳饼酥酪用蛴螮卵猪羊脂。并不应食。如遇病缘。宁舍身命。终不以酒肉俗味毁禁戒)非时食(小食药石与果子米饮豆汤菜汁之类。如非斋粥二时。并是非时之食也)并宜服禁。财色之祸甚于毒蛇。尤当远离。慈念众生犹如赤子。语言真实心口相应。读诵大乘资发行愿。尸罗清净佛法现前。皮之不存毛将安傅。故经云。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
【辨道具】
将入丛林先辨道具。所谓为山笠。拄杖。戒刀。祠部筒。钵橐。鞋袋(内[安]布帕一条为脚布)。枕子。铃口鞋脚絣。前后包巾。白绢复包。绦包。枕袋。盖包。小油单。柿油单。布卧单。绵被。净巾三条(一盖被。一吃食。一常用)。小净瓶。浴巾。浴裙。函柜小锁。如茶器并其余衣物。并随家丰俭。
【装包】
前包内安僧衣(手帕复讫。坐具[果/衣]之)。偏衫或夹袄背心。应系净衣。前包内安置。后包内安被单。绵衣。衬汗。应系触衣之类。先用白绢复复讫入包包。枕袋内安浴巾。浴裙。笠子内安圣像经文。茶器之类装包之法当系裙在偏衫之上。先上前包。次系包枕。次打后包。次络右肩。挂钵于左腋下。钵口向身。次络左肩。挂鞋袋于右腋下。先插戒刀于右腋下。次插祠部筒于左腋下(祠部袋用绦或带络肩上。更用绦带一条横系腰间。如未打后包。以前系挂定。倒翻起祠部筒然后上后包。更是便)次系包绦(然后插枕子茶筒净瓶放绦上。在前包左右安置之)。戴笠之法。右手仰把笠缘。提起旋转安顶上平戴为最。不得前仰后低。或左右倾侧。下笠之法亦当仰手旋转下之。只用右手仰把笠缘当右肩提之。拄杖之法。有枝者为触头。无枝者为净头。行时净头在前。右手携之。如下笠时在左手内。路上逢人如略问讯。仰左手把拄杖。仰右手下笠。敛杖笠当胸。离寺之法。与同袍叙别讫。于三门外檐下上笠。入寺之法。于三门外檐下下笠。左手携杖。乃垂杖头。右手提笠当右肩。如遇同袍敛笠近胸表敬而已。如便挂搭。于僧堂前门南床上。先仰安笠子。次以拄杖安床当上(当字声去)。净头在北。先取净瓶茶筒枕头安笠内。次解包绦亦安笠内。以鞋袋安地上。钵囊安笠上。解后包并包枕安床上。次下前包安笠内。或安后包单上。先取袈裟坐具出。然后将枕子包绦包枕前包都入后包内系缚讫。将净巾携鞋袋(后架)洗足。具鞋袜却以鞋袋盛草鞋安床下。布巾净手讫。搭袈裟。袖祠部诣堂司相看。挂搭了。如堂中有函柜。即收行李安函柜中锁之。笠子拄杖归寮。如堂中无函柜收行李。赴寮人事了。听寮主首座指授处所。相看毕。挂钵安被于僧堂内。茶筒文字置寮中案上。
【旦过】
入门先问旦过所在。入寮解卸讫。具威仪到客位云。暂到相看。知客出。各触礼三拜。暂到辞云。此际经过幸获瞻对。知客辞云。川途跋涉到来不易。随后知客皆诣寮回礼。如看住持人。亦当诣寮回礼。若欲挂搭。歇一两日。诣堂司相看。
【挂搭】
具威仪。袖祠部(如二人已上则推一人。人事精熟。或戒腊高者。为参头)。于堂司相看。寻行者报维那云。新到相看。相见各触礼三拜。吃茶罢。起身近前云。久向道风。此者特来依栖左右。且望慈悲。维那云。山门多幸。特荷光临。乃各人依戒腊次第呈祠部与维那。维那收讫(次第安箱内)。新到触礼一拜云。此际多幸。深谢温存。维那答一拜云。官待萧疏。且希以道为念。不吃汤。维那送出。堂司云。请上座归堂挂搭。新到于僧堂前门南颊而入圣僧前(参头在北边)立定。大展三拜。收坐具。从首座位巡堂一匝。却到圣僧前问讯毕。于前门内南颊床下版头第三位次第而坐。维那依戒腊上床历讫。令行者箱内托祠部相随入堂(有处维那先于圣僧前烧香)。新到起身床前立。相问讯了。维那次第过祠部讫。于版头面东南触礼一拜。新到亦触礼一拜。维那依戒腊次第挂搭触礼一拜。维那常占上手(如前门北颊维那面东北。如前门南颊即面东南。如后门北颊即面西北。如后门南颊即面西南也)。挂搭讫。维那出(有处出前门。有处出后门)。新到相送(后门出者。新到不过门限。前门出者门外相别)。维那云。请某上座于某上座于某寮抽解问讯而别。新到归寮。寻寮主云。新到相看。见寮主各触礼三拜。茶罢。参头以下起身近前云。维那指挥令入上寮依栖左右。于是寮主看详戒腊高低。指参头以下一例就看读床按挂搭。各触礼一拜。新到于圣像前次第立定。问讯讫。巡寮罢。乃寻寮中首座相看。各人触礼三拜。取行李。咨问寮主。首座安排。乃上堂头看侍者(未用作礼)云。新到礼拜和尚。相烦侍者咨报(如堂头人客相看。或歇息。即延客茶汤。如无阻节。便可引领。即未用点茶)。侍者乃问。上座是入室弟子否。是法眷否。如不是入室并法眷。即一道相看。若是入室弟子。候新到人事罢方可相看。侍者乃先报堂头云。若干人新到。若干人入室弟子。若干人法属。礼拜然后引入。新到两展三礼如在上。法眷亦两展三礼。所以还住持人公界之礼也(然住持人不当受礼。亦不可触礼住持人。但云。少间诣寮礼拜。当选近上寮舍安排。住持人诣寮回礼。如亲密尊长即大展九礼。免则两展三礼。又免则触礼三拜。如法眷稍疏。即两展三礼或触礼三拜。如至亲法眷。不论尊[(白-日+田)/廾]。知事头首小师行者并合入事)。
入室弟子洎法眷卑行。并大展九拜。或两展三拜。参头曲躬近前云。久向和尚道价。此日获奉尊颜。下情不任喜跃之至。退身依位又一展云。某寒暄。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正月孟春犹寒。 二月仲春渐暄。 三月季春极暄。 四月盂夏渐热。五月仲夏毒热。 六月季夏极热。 七月孟秋犹热。 八月仲秋渐凉。 九月季秋霜冷。 十月孟冬渐寒。十一月仲冬严寒。 十二月季冬极寒)。入室弟子云。久违和尚慈诲。此日获奉尊颜。法眷云。久承和尚法荫。此日获奉尊颜。下情无任。及寒暄同前。茶汤罢。乃看侍者库司首座书记藏主。知客云。此日多幸获依栖。略叙寒暄(各触礼三拜。如曾作暂到知客处。更不作礼)。询问久住。如浴主有煎点。即看浴主。及询问法眷兄弟相看礼拜。三日内常在寮中及僧堂内守。待请唤茶汤。不得闲游。免令寻觅。侵晨早起。恐请者喧众(有处住持人知事头首当日就寮回礼。新到但问讯而退。更不就座。知事头首于诸寮相看。并居客位。唯住持人可居主位。新到并出门迎送)。若欲起离。须守堂仪。半月并点入寮茶讫。或圣节上殿罢临行。告白寮主并上下肩。方可前去。如名德人入院挂搭。住持人并维那知客同送入独寮安下。次则维那送入。或从众寮内迁出。或自监院首座藏主退下。于独寮抽解。并须于堂头谢寮。或大展。或两展三拜。或触礼三拜。礼数随宜。次谢维那。或问讯。或触礼三拜。至起移日却于方丈及维那处退寮。礼数随宜同前。户钩鱼钥并当面呈纳维那。方可前去。新到挂搭如经本院曾作知事头首化主。并于前资寮抽解。诸方辨事才德之人。并命服师名者。并于上寮安排。自两人以上更不谢寮退寮。结夏未终。堂仪未满。实有急干。须白堂司请假。不得擅便前去。山门当有重罚。若请假游山。若过半月。须呈祠部。再守堂仪。判凭式。某院褐紫衣僧某右某所有某年文帐在某寺院供申。今执本名度牒六念戒牒共三本全。赴使衙呈验。欲判公凭。往某处巡礼为地头。伏乞某官特赐笔命施行。伏候台旨(或指挥)。谨状。年月(用院印)日具。前位某状。
○批凭式具位同前。右某伏为昨于某月某日于某处起判公凭。往某处巡礼为地头。今为气疾发动前去未得。恐违公凭程限。伏乞批凿。未敢专擅。伏候裁旨。谨状年月(不用印)日具。前位某状。
【赴粥饭】
粥饭坐位须依戒腊资次。早晨开静之后。斋时三下已前。先于食位就坐候长版鸣。及打三下即起身下钵(旧说不得过三位)。放钵须当上肩。打木鱼已后并不得入堂。入堂之法。前门入者并从南颊入(先举右足)。所以不从北颊入者。尊住持人也(后门入者。上间坐即北颊入。先举左足。下间坐即南颊入。先举右足)。于圣僧前问讯讫坐。上床之法。问讯邻位。先以右手敛左边衣袖腋下压定。复以左手敛右边衣袖略提提。然后两手提面前袈裟。次并以左手提之。即踏床近里而坐。然后弃鞋。先以左手托床。次先缩左脚上床。次收右脚。举身正坐。左脚压右脚。敷袈裟盖膝上。不得露内衣。亦不得垂衣坐床缘。须退身一钵许地。以明护净(一安袈裟。二展钵盂。三头所向。是名三净)。监院维那直岁侍者等在堂外上间。知客浴主炭头街坊堂主等在堂外下间。鸣鼓三通。住持人赴堂。知事头首依位问讯。堂前鸣钟。大众同下床。住持人入堂。问讯圣僧罢。与大众问讯。然后就位。复问讯讫。住持人就座。大众方可上床。侍者沙弥参随住持人下堂外排立。候大众坐。一时问讯。然后侍者入卓子问讯出。次后维那入堂。圣僧前问讯罢。烧香就站槌边立。大众展钵(洪济添打槌一下云。大众各念心经三卷。回向某人。诸方设土地粥方有此一槌)。如遇吉凶斋设。行香罢。跪炉次。槌一下云(稽首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或云。佛法僧宝。最胜良田。凡所归投。皆彰感应。或云。水澄秋月现。恳祷福田生。唯有佛菩提。是真归仗处。盖槌边不可诵长偈也)。今晨修设有疏。恭对云堂代伸宣表。伏惟慈证。宣疏罢云。上来文疏已具披宣。圣眼无私谅垂昭鉴。仰凭尊众念(良久云)清净法身等。下槌太疾即打著佛脚。下槌太漫则打著佛头。如遇寻常填设。即白槌云。仰惟三宝咸赐印。知更不叹佛也。十声佛罢。良久打槌一下。首座施食(粥云。粥有十利。饶益行人。果报生天。究竟常乐。又云。粥是大良药。能除消饥渴。施受获清凉。共成无上道。斋云。三德六味。施佛及僧。法界人天。普同供养。钻饭云。施者受者。俱获五常。色力命安。得无碍辩。已上并引声高唱也)。施食讫。行者喝食入([喝]食须言语分明。名目不赚。若有差误。受食之法不成。须令再唱。行食太速。受者仓卒。行食太迟。坐久生恼)。食遍。维那白槌一下。首座接食观想讫。大众方食。维那于圣僧帐后转身问讯首座(乃请首座施财)。却归本位打槌一下。首座施财([喝]云。财法二施。等无差别。檀波罗蜜。具足圆满)。库头或维那次第行衬(轻手放僧前单上。意在恭敬。众僧合掌受衬。不得眼觑。及不得将衬钱掷被位作声。斋毕收之)。展钵之法。先问讯。解复帕。取钵拭。叠令小。及匙箸袋当面近身横放。次展净巾盖膝。开复帕及叠三角向里。令齐整。一角垂床缘。先以两手开钵单覆右手。把向身单缘盖钵盂上。即仰左手取钵安单上。左边以两手头指拼取鐼子。从小次第展之。不得作声。如坐位稍窄。只展三钵。次开袋取匙箸(取则先箸。入则先匙)。安横于头鐼之后。匙箸头向上肩。钵刷安下肩。单外缘刷柄向外。以待出生。行食之法。当净人自行。僧家不得自手取食。净人行食礼合低细羹粥之类。不得污僧手及钵盂缘。点杓三两下。良久行之。曲身敛两手当胸。粥饭多少各随僧意。受食之法。两手捧钵低手离钵单。平钵受之。应量而受。不得有余。维那未白遍槌。不得擎钵先作供养。候闻遍槌。合掌揖食。次作五观(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三防心离过贪等为宗。四正事良药为疗形枯。五为成道故应受此食也)。然后出生(未作五观非己食分。不得出生)。偈云(汝等鬼神众。我今施汝供。此食遍十方。一切鬼神共)。吃食之法。擎钵就口。不得将口就食。钵盂外边。半已上名净。半已下名触。以头指安钵内第二第三指傅钵外。第四第五指不用。鐼子亦如之。取钵放钵及拈匙箸不得有声。四分律云。正意受食。平钵受羹饭。羹饭俱食。以次食。不得挑钵中央食。无病不可得为己索羹饭。不得以饭覆羹更望得。不得视比座钵中起嫌心。当系钵想食。不得大抟饭食。不得张口待饭食。不得含食语。不得抟饭掷口中。不得遗落饭食。不得颊饭食。不得嚼饭作声。不得噏饭食。不得舌舐食。不得振手食。不得手把散饭食。不得污手捉食器。已上律文并宜遵守。亦不得抓头令风屑堕盂鐼中。亦不得摇身捉膝踞坐欠伸及搐鼻作声。如欲嚏歕须当掩鼻。如欲挑牙须当掩口。菜滓果核安鐼钵后屏处。以避邻位之嫌。如邻位钵中有余食及果子。虽让不得取食。及邻位有怕风之人。不得使扇(如自己怕风。白维那堂外吃食)。或有所须。默然指授。不得高声呼取。食讫。钵中余物以钵拭净而食之。头钵受水。次第而洗。仍不得于头钵内洗鐼子。次第拭钵鐼令极干。匙箸洗拭盛袋内。钵水之余不得沥床下。弃钵水真言曰。唵摩休罗细莎诃。头钵以下以两手大指拼安钵内。仰左手把钵取安帕复中心。覆右手把近身单缘盖钵盂上。两手叠单安钵口次。以向身帕角覆钵上。又以垂床缘帕角向身覆之。然后叠净巾兼匙箸袋钵刷在帕上。以钵拭覆之。复钵盂讫。闻下堂槌。念食讫偈(饭食讫已色力充。威震十方三世雄。回因转果不在念。一切众生获神通)。住持人出起身挂钵。令挂搭单齐整。蹲身踞床坐。然后左手敛后裙衣衬体覆床缘。徐徐垂足而下。不得跨床便下。如堂内大坐茶汤。入堂出堂。上床下床。并如此式。粥后放参。即住持人出堂打放参钟三下。如遇早参更不打钟。如为斋主。三下后升堂。亦须打放参钟。大坐茶汤罢。住持人圣僧前问讯出。即打下堂钟三下。如监院首座入堂煎点。送住持人出。却来堂内圣僧前上下间问讯罢。盏橐出。方打下堂钟三下。大众方可下床。出堂威仪并如入堂之法。
【赴茶汤】
院门特为茶汤。礼数殷重。受请之人不宜慢易。既受请已。须知先赴某处。次赴某处。后赴某处。闻鼓版声及时先到。明记坐位照牌。免致仓遑错乱。如赴堂头茶汤。大众集。侍者问讯请入。随首座依位而立。住持人揖乃收袈裟。安详就座。弃鞋不得参差。收足不得令椅子作声。正身端坐不得背靠椅子。袈裟覆膝。坐具垂面前。俨然叉手朝揖主人。常以偏衫覆衣袖。及不得露腕。热即叉手在外。寒即叉手在内。仍以右大指压左衫袖。左第二指压右衫袖。侍者问讯烧香。所以代住持人法事。常宜恭谨待之。安祥取盏橐两手当胸执之。不得放手近下。亦不得太高。若上下相看一样齐等则为大妙。当须特为之人专看。主人顾揖然后揖上下间。吃茶不得吹茶。不得掉盏。不得呼呻作声。取放盏橐不得敲磕。如先放盏者。盘后安之。以次挨排不得错乱。右手请茶药擎之。候行遍相揖罢方吃。不得张口掷入。亦不得咬令作声。茶罢离位。安详下足。问讯讫。随大众出。特为之人须当略进前一两步问讯主人。以表谢茶之礼。行须威仪庠序。不得急行大步及拖鞋踏地作声。主人若送回。有问讯致恭而退。然后次第赴库下及诸寮茶汤。如堂头特为茶汤。受而不赴(如卒然病患。及大小便所逼。即托同赴人说与侍者)。礼当退位。如令出院。尽法无民。住持人亦不宜对众作色嗔怒(寮中客位并诸处特为茶汤。并不得语笑)。
【请因缘】
或半月堂仪罢或。一二日茶汤罢。各随住持人建立。于入室前相看。侍者咨问请话。侍者报讫然后入参头已下面北立定。次第烧香毕。参头出班当面问讯。转身禅椅西南角问讯云。某等生死事大。无常迅速。伏望和尚慈悲开示因缘。若堂头听许。参头归位与大众大展三拜。收坐具起。大众转身禅椅西边东面次第问讯而立。请因缘讫。参头已下依旧位大展三拜问讯出(有处咨闻三拜。陈谢六拜。共九拜。有处咨闻陈谢各六拜。共十二拜。咨闻辞云。伏蒙和尚慈悲特赐。开允下情。无任喜跃之至。谢辞云。某等宿生庆幸。已蒙和尚慈悲开示因缘。下情无任威恩激切之至)。却下就寮。陈谢侍者或各触礼一拜。或只问讯而已(或有处大众立定。只参头一人烧香。咨闻讫。归位与大众大展三拜。然后问讯罢同转身。请话毕参头已下次第烧香。当面依位立大展三拜或六拜)。如上轨则各逐家风。须问侍者依而行之。不得执见檐版令主人怪怒(新挂搭人如旧曾问讯。即于入室时烧香禀问云。告和尚慈悲。乞依旧入室。允则大展三拜云。伏蒙慈悲特赐开允。下情无任感激之至。又退身三拜。如免。只大展三拜)。
【入室】
或分廊或分寮。或隔日或排日。或早或晚。各逐住持人建立。入室时到。侍者令行者装香。当面设拜席(有处不拜。更不展席)竟。咨禀住持人。如有指挥入室。则挂入室牌。或打鼓或打版或敲入室牌。警集大众。住持人坐。侍者方丈外东边叉手立。如众稍集排立定。或一行面东或两行相对。侍者入方丈当面问讯。转身禅椅东边香台后面南立。先问讯。左手上香。问讯讫。当面问讯出于大众前问讯。请入室。侍者归寮。入室人略转身问讯大众。依次第叉手而进。不得搀前令众动念。于方丈门右边入。先举左足。当面问讯讫。转身叉手禅椅西南角问讯而立。又先问讯然后吐露消息。不得语话多时。亦不得说世谛闲话久滞大众。吐露竟。问讯退。当面礼拜(有处一拜。有处三拜。有处大展。有处触礼)。面东转身叉手从左边出。先举左足。所以避后来之人。免有冲撞。出方丈外。望住持人问讯乃去。至大众前又问讯而出。或作两行。入室入门便分两向。东西次第送进(有处或举话或通话或请益各分一时。不许相杂。有处混而为之)。大众入室竟。侍者入室仍卷席而退(入室礼合烧香。烧香之法。初入方丈当面问讯讫。转身叉手于香台南。去向住持人问讯。右手上香。当面问讯。禅椅角立。今以滞时妨众。故不烧香。有处门外设席一拜而退。亦恐妨众也。入室人常令衣服完净无带垢腻。及令威仪齐整举止安祥。以表敬重人之意也)。晓谕侍者。非紧急人客。要切事务。于入堂时不得通报。仍令行者不得出声说话敲磕喧众。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一卷
武夷虞知府宅书局刊行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二卷
【上堂】
如遇公界上堂。早参粥罢不放参。天明开静。首座率大众坐堂。闻一通鼓。首座大众上法堂内次第雁行侧立。近法堂座为上首座。书记藏主知客浴主于大众前自为一班次第而立。自余头首依众而已。如有退院长老。在首座上相去两位微侧身面南而立。第二通鼓。四知事赴参。次第而行于法堂门内拜席近南面法座而立。监院在东。童行闻第一通鼓于库堂前排定立候。第二通鼓即随知事赴参。问讯法堂大堂大众。过东边面西而立。以北为上(赴参童行须具鞋袜)。第三通鼓。侍者报覆。住持人出。大众普同问讯。住持人升座于禅椅前立。先侍者问讯(烧香侍者即时上法座东边不远西面侧立也)。次首座大众转身正望法座问讯。然后归位。次知事近前问讯。与首座等对立法座为上。然后沙弥童行转身法座前问讯讫依位而立(庐山圆通童行单行入法堂问讯。于东间作三行。依位立。知事问讯立。三行童行从南相续行到法座前立定。问讯讫。东边头行者先次行。次第相续归旧位问讯立也)。知客引施主在知事上肩立。以上主事从众并雁行立侧。聆住持人下座。大众普同问讯。首座已下巡堂大众立定。住持人入堂次。知事巡堂。如山门有茶。就位而坐。知事在门外。茶罢。住持人起。打下堂钟。如不点茶。知事巡堂出只候住持人。问讯而退。或三下后升堂。早晨依例放参。参后更不巡堂。凡遇升堂。除寮主直堂外并赴。违者山门当有重罚。深宜回避。如有他缘急切等事。本非怠慢。赴参稍迟。如住持人已升座。更不须入。亦当回避住持人。勿令见之。大众赴参不得戴帽子头袖(住持人同)。如问话人有可笑之事。不得喧堂大笑及破颜微哂。当生殷重肃听玄音。
【念诵】
三八日。堂司行者斋后禀覆住持人讫。然后挂牌。至时堂中大殿土地堂打叠洒扫。安排香火。鸣钟集众。大众知事集。住持人从土地堂大殿僧堂次第烧香。唯佛前三礼。住持知事以下上间立。首座以下下间立。维那敛钟念诵。初三十三二十三念皇风永扇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伽蓝土地护法安人。十方施主增福增慧。为如上缘念清净法身等云云。初八十八二十八念白。大众。如来大师入般涅槃。至今皇宋元符二年已得二千四十七年(以后随年增之)。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众等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伽蓝土地护法安人。十方施主增福增慧。为如上缘念清净法身等云云。念诵罢。住持人先入依位立。首座以下巡堂立。侍者随大众后巡堂前门下间版头空处立。知事末后别作一班次第巡堂。沙弥不巡堂在堂外面圣僧立。遇知事住持人出。躬身问讯。暂到随大众后门内立。退院长老如挂搭者。在首座下一位立。如不挂搭者。依客位立(后门北颊与住持人相对)。巡堂罢。大众归寮问讯吃汤竟。却入堂展单下帐(如山林并击大钟。住持人下殿。维那敛钟。大众问讯相继念诵)。
【小参】
五日升堂激扬宗旨。三八念诵报答龙神。请益玄言发明今古。小参家训纲纪丛林。夫小参之法。初夜钟鸣。寝堂设位。集知事徒众。宾主问酬并同早参。提唱之外。上自知事头首。下至沙弥童行。凡是众中不如法度。事无大小并合箴规。所谓山门主首各自分司。无致乱伦庶图安静。首座朝晚坐堂早参及二时先赴。知事如无急干动众自合齐来。各运己长共兴丛席。一时暂为宾主。终身便是师资。无恃功勤潜生懈慢。乃至云堂兄弟直须道业精勤。昼夜咨询递相雕琢。明识规矩谙练丛林。游方行脚自合装包。达信驰书方宜担笼。作务应归屏处。经宿不得浸衣。不得掉臂摇身跳行蹲坐叉腰偃蹇舞手猖狂。行时先下脚跟尔乃足趾布地。瞻视常宜尊重。目前不过一寻。往来者切忌穿堂。上下间不得行道。经咒唯宜默诵。数珠不可有声。晨参暮请之时只得俨然叉手。偏衫下须著内衣不宜露体。钤口履鞋礼须穿袜。草履无妨低打。脚絣裙下无垂裤口。踞坐收足常须按手蹇裳。叉手当胸握右手在上。合掌问讯敛指面相当。衩衣挂子不合看经。涕唾便旋岂宜向塔。睡则带刀右胁。参时雁立侧聆。卧具衣服常须齐整。非己单席不得擅移。开单折被低细用心。背面上床丛林齿笑。床上行立礼度乖违。袈裟临卧净巾叠衬。枕前无卸上衣。缓急提防贼盗。连床宴坐不得背靠版头。廊庑经行切忌高声语笑。堂中聚话夜后拖鞋揭帘不垂后手洗面桶杓喧轰涕唾有声惊动清众。褁作丸药戏玩多言。尊殿上倚靠栏干。浴室内公然裸露。不依本分主管院门。走扇是非妄生节目。送亡僧无追惨之怀。遇唱衣有余直之意。论修行不禀尸罗。争坐位方排戒腊。粥饭不曾称意。唯谈他处供须。茶汤受请不来。只怪主人无礼。受人寄附并合衣盂。亲近后住侮慢尊德。远别师僧父母。本图问道参禅。若无佛法身心。何以超凡入圣。设有一知半解。不须鼻孔撩天。纵饶广学多闻。正好脚跟著地。有底偎刀避箭不肯荷负丛林。既非同死同生。可谓辜他先德。况是出家行脚入众参禅。粥饭茶汤晨参暮请。语言事业动止威仪。应系众中规矩。并当委曲提撕。若其缄口无言。迤逦玄纲坠地。后进如蒙法药。应当刻骨铭肌。敛片善以无遗。剔纤瑕而必去。小参之设意在斯焉。
【结夏】
行脚人欲就处所结夏。须于半日前挂搭。所贵茶汤人事不至仓卒。四月十四日斋后挂念诵牌。至晚知事豫备香花法事于土地前集众念诵(词云。窃以薰风扇野。炎帝司方。当法王禁足之辰。是释子护生之日。躬裒大众肃诣灵祠。诵持万德洪名。回向合堂真宰。所祈加护得遂安居。仰凭尊众长声念云云。又云。念诵功德并用回向。护持正法土地龙神。伏愿神光协赞。发挥有利之勋。梵苑兴隆。永锡无私之庆。再凭尊众念十方等。略声法事。打鼓赴堂也)。知事预令行者只候。才闻略声法事即使打鼓。堂司预设戒腊牌香花供养(在僧堂前设之)。次第巡堂就位坐。知事一人行法事(本合监院行事。有故即维那代之)。念诵已前先写榜。呈首座请之(榜云。库司今晚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聊表结制之仪。伏冀众慈同垂光降。库司比丘某等敬白)。十五日粥前。知事头首小师法眷先来方丈内人事。如住持人隔宿免人事。更不须上方丈也。升堂罢。知事近前两展三礼(一展云。此际安居禁足。获奉巾瓶。惟仗和尚法力资持。愿无难事。又一展叙寒暄。触礼三拜。住持人云。此者多幸。得同安居。亦冀某人等法力相资。无诸难事。首座大众皆同此式也)。次首座大众于住持人前两展三礼。是时小师侍者卑行法眷沙弥在一边立。未得与大众雷同人事。大众礼毕。知事先归库堂主位立。首座领大众库司人事触礼三拜(是时小师侍者法眷等往法堂上礼拜住持人)。次首座到僧堂前面南向。大众面北。各触礼三拜。依戒腊巡堂立定。知事入堂。圣僧前大展礼三拜起。于首座前触礼三拜。大众答拜。巡堂出。住持人入堂烧香。大展三拜起(是时小师于圣僧后避立。法眷随大众)。于首座触礼答拜。巡堂同前(小师候大众答拜起却依位立。[祗]候问讯)。住持人出堂。首座已下对礼三拜云。此际幸同安居。恐三业不善。且望慈悲。首座已下归寮如候众寮寮主。首座已下各触礼三拜。致语同堂中之法。住持人从库堂起巡寮。次第大众相随。送至方丈大众乃退。然后众僧各行随意人事。堂头库司首座次第就堂煎点。然后堂头特为知事头首请首座大众相伴。次日库司特为书记头首已下请首座大众相伴。然后首座就寮。特为知事头首请众相伴。自余维那已下诸头首退院长老立僧首座。特为知事头首就本寮煎点。
【解夏】
七月十四日晚念诵煎汤。来日升堂。人事巡寮煎点并同结夏之仪。唯榜状词语不同而已。库司汤榜(略云。聊表解制之仪)。土地堂念诵(切以金风扇野。白帝司方。当觉皇解制之时。是法岁周圆之日。九旬无难。一众咸安。诵持诸佛洪名。仰报合堂真宰。仰凭大众。已下与结夏念诵同)。知事等谢词(伏喜法岁周圆。无诸难事。此盖和尚道力荫庇。下情无任感激之至)。住持人谢词(伏喜法岁周圆。皆谢某人等法力相资。不任感激之至)。堂中首座已下。寮中寮主已下谢词(九夏相依。三业不善。恼乱大众。伏望慈悲)。知事头首告云。众中兄弟行脚。须候茶汤罢。方可随意(如有紧急缘事。不在此限)。
【冬年人事】
节前一日。堂头有免人事。预贴僧堂前。至晚堂内库司点汤(冬榜云。聊表至节陈贺之仪。年榜云。聊表改岁陈贺之仪。首尾同前)。堂头就僧堂煎点(榜词同前)。次日方丈内特为知事头首请大众相伴。次日知事就库司特为首座已下煎点。首座维那以次煎点。各就本寮特为(如不免人事。即粥前小师等人事。上堂罢。大众等人事巡堂)。
【巡寮】
堂上挂巡寮牌。寮中寮主首座设坐位香华。或茶或汤只候。住持人近。鸣版集众于寮外。次第向寮门排立问讯。参随住持人入寮。寮主烧香罢。大众问讯。或茶或汤。住持人说事讫。临起。寮主近前展坐具陈谢(词云。伏蒙和尚法驾访临。下情不任感激之至。次叙时暄)。如不受礼。大众问讯。相送出寮(如非解结旦望巡寮。即不须相送巡寮)。
【迎接】
近上尊宿入院。预先集众门首相迎。大众同上法堂。住持知事大众次第人事讫。送归客位。却上看住持人。如不入客位。即便看主人。主人相伴巡寮却回方丈吃汤而散。然后主人就客位陈谢。如非法属。宾主皆用门状。当日晚参。次日升堂。置食特为。如平交已下即临事看。详接官之法(监司守令方动众迎接)。知事在二门外。首座已下在三门内。从外为上。送官之法。首座大众从内为上。并须齐整不得参差。如接送官员。住持人在法堂上。
【请知事】
知事诸监院(有处立副院也)维那典座直岁。先请知事头首前资勤旧吃茶。茶罢。住持人咨闻。某知事告退。烦大众同议。不知何人可充某知事。顾问再三。大众无语。和尚即云。欲请某人充某知事。众意如何。众允即令侍者请某人。及某人相知并以次当请之人。再点茶罢。住持人起立云。某知事告退。不可阙人。欲请某人首座充某知事。且望大众同共礼请。幸希不阻。且以佛法为念。请讫。两展三礼(一展云。新戒乍入丛林。诸事生疏。过蒙和尚差请。下情无任恐惧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云。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乃触礼三拜)。众知事等贺住持人。两展三礼(一展云。院门庆幸。且喜新请某知事已领慈命。下情无任欣跃之至。又一展叙寒暄并触礼如前)。次与新知事递相贺谢。各触礼三拜(谢词云。有荷推扬不胜惭悚。贺词云。荷众当才伏惟欢庆)。转椅子当面吃汤。告众鸣钟集众入堂立定。维那圣僧前烧香。乃密禀住持人。巡堂一匝问讯罢。打槌一下云。白大众。前某知事告退。此务不可阙人。适奉堂头和尚慈旨。令请某上座充某知事。谨白。再打槌一下。乃知事头首前资勤旧同共近前劝请受讫。两展三礼(谢词同前)。时维那打槌一下云。今已请得某人充某知事讫。谨白。又打槌一下。知客引于圣僧前大展三礼收坐具。于首座前触礼三拜。大众答拜。知客引巡堂出。维那白云。请大众送知事入库堂。如请维那即知客(或头侍者)白云。请大众送维那入堂司。住持已下送至库堂或堂司。住持人依主位立。新知事于住持人前两展三拜。送住持人出。次归位与同事人触礼三拜。次与首座大众触礼三拜。送大众出库司或堂司。行者以箱复收衣被。归本处安排。知客引巡寮先到堂头照位吃汤。勤旧相伴次第巡寮竟。住持知事头首同共新旧知事交割钱帛所记文簿等。或当日或来日点茶煎汤而退。次日库司特为置食(新充知事且依旧来规矩。未得妄有更张及自夸诧。如有己见候款曲。与住持人及同事商量。可行即行可止即止。不得违公徇私扰乱大众)。次日住持人堂中特为新旧知事煎点(茶榜云。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新旧某知事即表贺谢之仪。兼请首座大众同垂光伴。今月日。侍者某敬白)。茶榜贴堂外上间。新监院候堂头首座等茶汤罢。入堂与首座大众煎点(茶榜云。库司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兼请诸知事相伴。伏望众慈特垂光降。今月日。知事比丘某敬白)。斋前具箱复托茶榜呈首座(词云。上闻首座今晨斋退特为堂中煎点。伏望慈悲降赴)。或触礼三拜(此请会住院尊宿及立僧首座也)。或只问讯而退。茶榜即令行者贴堂外下间。及令行者请诸寮头首。乃就堂头礼请住持人。两展三拜(一展云。今晨斋退堂中特为首座煎点。敬请和尚与大众相伴。伏望慈悲特赐开允。又一展叙寒暄乃触三礼拜)。自请同事入堂伴众。次日库堂内特为交代。知事头首请首头大众相伴。然后知事首座头首次第特为新旧知事煎点。如副院典座直岁即就库堂。维那就堂司。特为同事交代煎点(唯堂头监院首座入点煎点)。
文林郎宁国军节度推官 吴时 挍勘。
朝奉大夫权知邵武军主管劝农公事 周玭 再挍正。
朝请大夫新知郴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营田 事借紫金鱼袋 虞翔 刊行。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二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三卷
【监院】
监院一职总领院门诸事。如官中应副及参辞谢贺。僧集行香相看。施主吉凶庆吊。借贷往还。院门岁计钱谷有无。与收出入准备。逐年受用斋料米麦等及时收买。并造酱醋须依时节。及打油变磨等亦当经心。众僧斋粥常运胜心。管待四来不宜轻易。如冬斋年斋解夏斋结夏斋多茄会(端午七夕重九。开炉闭炉。腊八二月半是)。如上斋会若监院有力自合营办。如力所不及即请人勾当。如院门小事及寻常事例即一面处置。如事体稍大及体面生创即知事头首同共商量。然后禀住持人行之。自住持人已下。如有不合规矩。不顺人情大小诸事。并合宛转开陈。不得缄默不言。亦不得言语粗暴。训诲童行之法。宜以方便预先处置。不得妄行鞭捶。设有惩戒当库堂对众行遣。不过十数下而已。不虞之事不可不慎。如发遣行者出院。须十分有过。责伏罪状禀住持人遗之。更不须决也。如违之不当。防避官中问难。如请街坊化主庄主炭头酱头粥头街坊般若头华严头浴头水头园头磨头灯头之类。应系助益常住。头首须当及时禀住持人请之。不可怠慢迟延。施主入院安排客位如法迎待。如作大斋会。预前与诸知事头首商量。免致临时阙事。监院之体当尊贤容众。上和下睦。安存同事。大众常得欢心。不得倚恃权势轻邈大众。亦不得任意行事令众不安。非疾病官客并当赴堂。所贵二时行益。行者齐整。如库司财用阙乏自当竭力运谋。不宜干紊主人及举似大众。如同事之人有才有德应推扬赞叹。如有职事不前及梵行可疑。当屏处密喻使激昂自新。令法久住。如有大故作过有害院门。亦宜箸白住持人知。自余色容众事坐视成功而已。
【维那】
梵语维那。此云悦众。出僧中事并主之。众中新到挂搭。礼须勤重。诸方辨事及名德人。别选上寮安排。退院长老须依住持帖及开堂疏内资次。于堂内三版头安排斋粥座位。如诸方名德亦依同类戒腊于三版头次位安排。堂中冬夏替换毡席及凉帘暖帘挂帐下帐开炉闭炉结夏戒牌。须预前打叠。处置堂内香灯。洒扫堂前。供器客前。并常提举圣僧侍者堂司并供头行者。备辨寮舍门户牕牖按位床帐。动用什物常须照管整齐。如有阙少闻库司及直岁添换。延寿堂病僧粥饭床帐。使令行者之类并常与堂主同共照管。无令病人失所。院中诸小头首如堂头侍者圣僧侍者延寿堂主炉头众寮寮主首座阁主殿主并维那所请。如殿阁内钱物浩汗即堂头请之。如犯规矩大者禀堂头令出众。小者但令移寮。如有喧争且尽礼和会。如两争人不伏。然后依规矩行遣。如众中遗失。被主坚要搜捡。即白众搜寮。如搜捡不见。则被主出众或移寮。如失物不多即和会被主令休。免致喧众及钝滞丛林。圣僧钱只宜买置香灯供具。不得别处使用。如开筒取钱入堂司收掌。即同圣僧侍者上簿支破。如系大僧帐。须候官中指挥告报。然后出榜晓示取脚色验祠部依自来体例收供帐钱物。如缴判公凭虽系库司一面行遣。若经由维那司事更详审允当。挂搭僧人。祠部公凭并须相验真伪。不得卤莽。如僧病申官及津送亡僧。估唱衣物。缴纳亡僧度牒。或紫衣师号文牒等。并维那专切管勾。报库司申官缴纳公凭及亡僧度牒。不得过官中条限。读疏白槌并须详审。令施主生善。新到茶汤特为。不得阙礼。及将新到戒腊报侍者知事头首及挂搭本寮。贵知戒腊次第(新到某上座某年戒在某人下)。应令众寮各造入寮牌腊次牌各一面。逐时抽添。所贵煎点坐位及寮主先后各无差误。动众普请除寮主直堂并须齐赴。住持人除疾病官客辄不赴者。侍者出众。
【典座】
典座之职主大众斋粥。须运道心随时改变。令大众受用安乐。亦不得枉费常住斋料。及点捡厨中不得乱有抛撒。选拣局次行者能者当之。行令不得太严。严则扰众。不宜太缓。缓则失职。造食之时须亲自照管自然精洁。如打物料并斋粥味数并预先与库司知事商量。如酱醋淹藏收菜之类并是典座专管。不得失时。常切提举。火烛依时俵散同利。务要均平。如合系监院直岁库主所管。同共商量即可。并不须侵权乱职。厨中灶釜什物如故旧损坏。则逐施抽换添补。教训行者务循规矩。如堂中行益诸寮供过。并须种种教诏令其通晓。及见师宿须问讯侧立。择灵利行者准备堂头知事头首等处供过。常觉察诸寮行者。虑有顽钝供过不前。如知事头首再留行者。即当权宜随顺不须坚要轮拨。典座系厨中吃粥饭。所食不得异众。二时食辨。先望僧堂焚香礼拜讫然后发食。
【直岁】
直岁之职凡系院中作务并主之所为。院门修造寮舍门窗墙壁动用什物逐时修换严饰。及提举碾磨田园庄舍油坊后槽鞍马舡车扫洒栽种巡护山林防警贼盗。差遣人工轮拨庄客并宜公心勤力。知时别宜。如有大修造大作务。并禀住持人矩划。及与同事商议。不得专用己见。
【下知事】
执事一年外。夜间入方丈告退。触礼三拜而出。来晨粥上维那白遍槌罢。乃从后门入。先打槌一下云。比丘某甲白大众。昨奉堂头和尚慈旨令入库司充某和事勾当。今来心力劳倦告众归堂。谨白。又打槌一下。于圣僧后转身来住持人前两展三礼。住持人先令转食卓子答拜。次于圣僧前大展三拜巡堂。出堂外与同事触礼三拜。请新知事罢。住持人知事首座等送入堂内挂搭。于住持人前触礼三拜伴送入寮。于住持人前两展三拜先送出门。次与大众问讯而而散。与新知事巡寮茶汤特为罢。却与新交代旧同事就本寮特为煎点。
【请头首】
头首者谓首座书记藏主知客浴主。并同已前和会知事之法。受礼作贺一一如之。请同座僧众伴送入寮。住持人前两展三礼送出。与僧众触礼三拜。知客引巡寮。如知事巡寮之法。三日茶汤置食持为。如请首座。堂头和尚就堂煎点(茶榜首尾同前。但改云。特为新请首座聊表陈贺之仪。如有旧首座即云。特为新旧首座聊表贺谢之仪。兼请知事大众同垂光伴)。次日首座却为书记(如无书记即特为。以次头首)。大众就堂煎点(请状云。首座比丘某启。取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书记大众。仍请诸知事相伴。幸冀法慈同垂光降。月日具。前位某状。封皮云。状请书记大众具。前位某谨封。仍粘在状前箱内。呈请讫。贴僧堂南颊。次请堂头入堂相伴。斋前令行者请知事头首。斋时长版后。众集定。首座即起圣僧前烧香。大展三拜巡堂一匝出并问讯。堂外僧只在堂外。封监院维那吃食。仍先白第二座权代咒食)书记藏主浴主水头街坊炭头。凡系堂头所请之人。并就本寮煎点。堂头侍者圣僧侍者殿主堂主净头炉头之类。并系维那所请。院门三日茶汤特为。藏下殿主街坊表白。并系藏主所请。院中茶汤特为同前。
【首座】
首座之职表仪众僧。举正非法。堂中座位衣单挂钵展钵吃粥吃饭或茶或汤。皆须[伭-〦+一]细齐整。凡是堂中一切不如法事。于粥前以软语曰众。言须简当。首座吃食不得太急。须当款曲相伴众僧。不得先了拱手视众。令众匆遽。如粥饭造作不如法。或行益紧慢不调。并合首座点捡。说与主事人。所贵堂众安乐。放参前首座入堂。圣僧前烧香罢就位坐。堂司行者报诸寮云首座坐堂(慧林打寮前版三下报众)。大众入堂。依单位相向而坐。堂司行者先禀堂头挂放参牌。然后堂前上帘。行者于首座前问讯低声云。和尚放参。复于圣僧前躬身正立喝放参。然后打放参钟。展单下帐罢。归寮问讯吃汤随意。如遇念诵。归寮问讯吃汤罢然后入堂展单下帐。昏钟下窗帘。明即卷之。堂中大众未开静前不得令卷单叠被上帐。恐喧大众。粥后开静已去。晚间放参已前。并不得展单盖被而睡。早晨长版斋时三下方可下钵。入堂时念佛时并不得覆顶。遍槌罢。首座揖食罢。然后作观。作观罢安详出生。候首座吃食大众方食。食讫挂钵乃至下床并须详缓。不得粗躁。已上并是首座捡举指示。
【书状】
书状之职。主执山门书疏。应须字体真楷言语整齐。封角如法。及识尊卑触净僧俗所宜。如与官员书信尤不得妄发。每年化主书疏预先安排。即时应副子细点拾。恐封角差赚及漏落施主明[銜-金+缶]。如写常住书信即用常住纸笔。如写堂头书信即用堂头纸笔。如发自己书信不宜侵用。轻尘积岳宜深戒之。新到茶汤特为。礼不可阙。院门大榜斋会疏文。并宜精心制撰如法书写。古今书启疏词文字。应须遍览以益多闻。若语言典重式度如法。千里眉目一众光彩。然不得一向事持笔砚轻侮同袍。不将佛法为事。禅月齐己止号诗僧。贾岛慧休流离俗宦岂出家之本意也。
【藏主】
藏主掌握金文。严设几案。准备茶汤油火香烛。选请殿主街坊表白供赡本寮及看经大众。请案之法。先白看经堂首座。借问有无案位。欲来依栖。如有案位即相看藏主白之。茶罢。藏主引至经堂案位前。各触礼一拜。送藏主出。圣像前大展三拜起。触礼首座一拜。巡堂一匝。相看殿主。乞依时会经并无拜礼。早晨大众起。晚间放参前。殿主鸣钟会经交点出纳。会经僧应于藏内烧香礼拜。殷重捧经路中。不得与人语笑。案上不得堆经。安置笔砚杂物及禅策文字。点灯上油退灯并宜躬亲款曲[伭-〦+一]细。恐毁污圣教。堂中不得接待宾客。有人相访默揖归寮。亦不得于看经窗外与人说话。恐喧大众。如云雾阴湿。或拭手未干。或于火上。或在月下。并非看经所宜。还卷之法。紧则损经。慢前不齐。不得以身倚案压经。不得口[口*(銜-金+缶)]经带。开函之法。两手捉上盖。左仰右俯交手取之。轻放案上不令有声。盖函之法。右仰左俯交手合之。亦须[伭-〦+一]细。开经折带还卷系绦各有仪式。请问堂中看经首座及惯熟之人。经案边并不得解系衣服把针扪虱。如不识字先捡篇韵。犹有疑者方可借问。问字若繁有妨看转。如暂离案并须盖覆。亦不得将袈裟叠安经上。看经时端身正坐不得出声。及动唇口并缘他事。如夜间开静退灯。即时随众归堂。不得留灯违众令首座动念。如晚间移下灯版。上油讫却有事故不及赴堂看经。则取托邻案移下灯版。如欲退案亦先白看经堂首座及藏主。还经入藏方可如意。已上所说并当藏主晓谕。众人若不如法方便开示。所有支收文历并须开坐分明。只系堂头签押。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三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四卷
【知客】
官员檀越尊宿僧官及诸方名德之人入院相看。先令行者告报堂头。然后知客引上并照管人客安下去处。如寻常人客只就客位茶汤。欲往堂头库下及诸寮相看。只令行者相引。旦过寮内床帐动用常须齐整。师僧旦过且在温存。檀越斋设相看行香并系知客引领。宾客相看并须恭谨。不得妄谈无益之事。常须如实赞叹主人知事头首并大众美事。令人生善。家丑不得外扬。
【库头】
库头之职。主执常住钱谷出入岁计之事。所得钱物即时上历收管。支破分明。斋料米麦常知多少有无。及时举觉收买。十日一次计历。先同知事签押。一月一次通计。住持人已下同签。金银之物不宜谩藏。见钱常知数目。不得衷私借贷与人。如主人并同事非理支用。即须坚执不得顺情。常住之财一毫已上并是十方众僧有分之物。岂可私心专辄自用。如非院门供给檀越及有力护法官员。并不宜将常住之物自行人事。如有借贷米麦钱物。除主人及同事自辨衣钵外。常住之物不可妄动。当库行者须有心力。解计算。守己清廉。言行真的。众所推伏方可委付。如山野寺院。城市稍远。众僧所用及药蜜茶纸之类亦宜准备僧行回买。常存道念不可惮烦。病僧合用供给之物不得阙少。如遇打给即时应副。如仓廪疏漏雀鼠侵耗。米麦蒸润。常住物色顿放守护。若不如法。并系库头照管。白同事人处置。
【浴主】
(已上并为六个头首)
设浴前一日刷浴烧汤。至日斋前挂开浴或淋汗或净发牌。铺设诸圣浴位及净巾香花灯烛等。并众僧风药茶器。斋后打版。同施主入堂内烧香礼拜。请圣入浴。良久打叠鸣鼓。请众前两会众僧入浴。后一会行者入浴。末后住持知事人入浴。浴室内打版之法。一汤二水三满。入浴之法。老宿上堂。后生下堂。各具净巾浴具。不得裸露无惭。高声语笑。敲磕桶杓。涕唾污秽。洗浣衣物。火焙烘风。及赤脚趋浴。触污净道。并众僧浴水常须回互尊长。不得唐突。如有违法。亦须浴主软语开喻。不得作色忤众。切宜依时设浴供给寮众。不可阙事。遇开浴日。守待打并火烛了当。并刷浴室令净。方可随意歇息。文历只系堂头签押。
【街坊水头炭头华严头】
粥街坊米麦街坊菜街坊酱街坊水头炭头灯头华严头般若头经头弥陀头。并是外劝檀越增长福田。内助禅林资持道果。若非契圣运心。何以普酬众望。
【磨头园头庄主廨院主】
磨头之职。漏筛欲细所以去瓦砾也。尘筛欲粗所以去尘坌也。漏筛须用扇车。尘筛须打三百。新麦不须淘洗。煞麦宜淘。二斗拌八斗。以阴之九月淘三斗。每月增一斗。至十二月淘六斗。正月淘五斗。每月减一斗。至四月淘二斗。淹拌一宿令不干不湿。此其大法也。故谚云。粗尘细漏按四季淘麦。然更看麦之干湿增减淘阴。麦干或湿取面稍难。第一第二若不细磨面亦难得。第一第二是蒸作面。第三是湿面。第四第五是洗面。罗须转开不宜脚蹴。磨用布裙庶免尘污。磨边不宜积粪。常令缠道干平。两次喂饲头口水草无令失时。夏月日长多渴。更增一次饮之。套项常令平正。拽细宜在整齐。照管绾绊堤防磨[揆-天+示]。病患者及早医治。羸困者即容歇息。行者人工之类。勤勤策发道心。园头之职。粪地筑畦布种生芽。浇水耘草。并须及时。应当审问谙练惯熟之人。相度天时地利。常令蔬菜相续。存留好者供众。有余方可出卖。逐时修换家事。常与典座圆融。大略言之。初春种莴苣蔓菁莙荙。寒食前茄子瓠子黄瓜决明葵菜兰香。五月半种萝卜。六月半种秋黄瓜。七月半种薹子菠薐。
○庄主之职主官二税耕种锄耨收刈持梢栽接窠木泥筑垣墙收般粪土。须及时躬亲部领。守护地边明立界至。饮饲头口省减鞭打。安停客户选择良家。针线妇人常居显处。钱谷文历收破分明。酒肉葱薤无使入门。展散投托不须应副。行者人工方便驱策。南邻北里善巧调和。闲杂之人慎无延纳。师僧旦过恭谨承迎。无以常住钱物抄注诸方。僧供。忽若牛驴殁故。并须掘地深埋。早持皮角输官。无使公司怪问。如有践踏田苗侵犯禾稼。但可叮咛指约。不得捶骂申官。秋成场户主客抽分计结。文历分明。更与多方饶借。如有创造翻修预白院门知事。
○廨院主之职。主院门收籴买卖僧行宿食探报郡县官员。交替应报公家文字。或收蔟院门供施财利。或迎待远方施主。
【延寿堂主净头】
堂主须请宽心耐事道念周旋安养病僧善知因果之人。堂中所用柴炭米面油盐酱菜茶汤药饵姜枣乌梅什物家事。皆系堂主缘化。如其无力。唯米面油炭。就常住打给。如病僧入堂将息。令行者打叠床位如法安排煎煮汤药供过粥饭。逐时问讯。务令适意。如病人苦恼多生嗔怒。粥饭汤药动不如意。及呻吟叫唤屎尿狼籍。并须悯念看承。不得心生厌贱。如欲沽酒下药及。以浸药为名食啖鱼肉葱薤贵图补益。是时堂主当于禁戒因果善言开谕。令坚正念勿纵邪心。严戒供过。行者剪剃针线之人。不得潜隐藏带酒肉入堂(合药如须用酒。当令院外浸渍。及以酒糊为丸。煎药用葱皮合药。肝肾鱼肉尚犹不可。何况恣心食啖也)。病僧若可担擎及稍进粥饭。劝令持斋不宜轻毁禁戒。堂中锅釜不得令人练帛有妨病僧使用。非系堂中将息之人。不得延客粥饭(有处病僧在堂。并上文历。以凭库司打给。并请斋衬)。病僧如稍困重。报堂司抄札。迁重病阁。(若非道眼精明。并劝令专念阿弥陀佛。祈生净土。若劝率同袍打磬念之极妙)。八福田中看病最为第一(佛法僧父母师长贫穷桥梁义意疾病乃八福田也)。况出家之人云游萍寄。一有疾病谁为哀怜。唯藉同袍慈悲安养。诚为重任岂可轻心。
○净头之职。五更上灯。日出收茆。筹净布浸之。次刷洗茆槽并叠扫地。添换茆筹净巾并灰土皂角。打当水廨。斋后洗濯筹布。晚后烧汤上油。常令汤水相续。无使大众动念。净头者行人之所甚难当。人之所甚恶。可谓无罪不灭。无罪不愈。无福不生。同袍拱手上厕。宁无惭愧之心。
【殿主钟头】
殿主阁主塔主罗汉堂主水陆堂主真堂主钟头。拂拭尘埃列正供具。以时洒扫庄饰香灯。参后展席以待众人瞻礼付法。传说罽宾吒王死作千头鱼。常为剑轮斫首。痛不可言。每闻钟声则剑轮不下。晨昏扣钟无非佛事(高僧传。释智兴如法鸣钟。声震地府。受苦者皆解脱)。
【圣僧侍者炉头直堂】
圣僧侍者供过斋粥茶汤香火灯烛。及与堂司行者洒扫堂中。拂拭函柜打叠几案。列正供具。斋时供养罢。收圣僧衬钱入筒(筒安首座版头柱上。以衬钱略呈首座入之)。二时打下堂槌(候住持人复钵方可进槌。即退身于圣僧帐后立。以避住持人问讯大众)。如圣僧所得衣物施利。除袈裟衬钱同维那收掌支破外。自余巾帕针线茶药看经钱结缘等物。并系圣僧侍者所得。
○炉头虽维那所请。亦系炭头和会选举。十月一开炉。二月一闭炉。放参前装炉。粥前添炭相度寒暖。临时添减。如天暖炭多则枉用信施。如天寒炭少则大众冷落。扫帚拂拭常令严净。兄弟围炉递相回避。不得画灰拨火。敲火箸作声。聚头闲话。擅便取火熨焙等用。如直堂之法。从上间第二座被位为头。次第轮转终而复始。主看守堂中众僧被位衣钵。早晨长版时大众集时。将直堂牌于当日上座前问讯云。上座今日直堂。交牌讫问讯归位(如食位与被位相远。即须记被位。不看之人于何知粥饭。所贵至时不烦寻讨。如只在邻位。亦当下床纳牌。受牌人但问讯纳之。并不下床)直堂人常在堂中。于上下间照管。如有所干须请熟分兄弟暂时看守。并不得赴升堂及延寿堂并外请念诵诸处茶汤。如全众出入。除维那指挥锁堂。并不得擅离所守。至放参后方可随意。如堂中去失。系是放参已前。方是直堂人任责(直堂以放参为限也)。欲开函柜或抽衣被。并先白直堂人知。如不先报即当审问。开静已前放参已后。众中兄弟并不得开函柜及抽取衣被。如送入衣被则不妨。如有所犯。即邻位及众人呵止。不得规避直堂预迁被位。令堂众动念。
【寮主寮首座】
寮主依入寮先后轮请。或当一月。或当半月。或十日。各逐所在。主看守众僧衣钵。本寮什物动用并具文帐。上下交割。挂搭新到茶汤特为。并新旧交代递相煎点。装炉打炭添汤贮水。洒扫并净打叠拂拭。恭勤不倦奉事清众。寮中如有不如法事。软语陈白。不得指挥呵责令众动念。寮中什物有阙。因住持人巡寮借问方便白知。亦不得妄有陈请。供众汤瓶。兄弟不得洗衣炮虱。买卖闲杂之人并不得放入寮内。防有去失。寮中首座当请久住宿德谙练事体之人。同寮主于寮中止宿看守众僧衣钵。并特为新到(如恐事烦。一香一药一茶而已)。如兄弟喧噪。同寮主和劝。未开静已前不得容兄弟入寮。放参已后不得入笼合并擅便开笼。如有急事或取汤药或暴寒取衣。并白首座或寮主知然后开笼。非维那所请不得令于寮中止宿。
【堂头侍者】
如请侍者。须色力少壮辞令分明。梵行清修心机转旋。自然堂头诸事一切现成。煎点茶汤各依时节。往来宾客咸得观心。由是尊宿安然传道。虽系维那所请。亦须方丈选择。外侍者如遇大座煎点。预先禀白然后出榜请客。排位烧香礼数威仪并须如法。宾客相看须知紧慢。或即时报覆。或款曲咨闻。或人下书引见主人。并报书司回答。或新到相看茶汤特为。请话入室念诵放参及结夏腊次牌。并外侍者主之。内侍者收掌堂头衣钵支收文历并方丈内公用物色。主管茶汤纸笔冬夏衣物。常令准备齐整不得阙事。如有阙少预先咨白。欲估倡堂头衣物。即与维那同之。内外侍者虽分司列职。常须和同供给茶汤。勿分彼此。如夜间珍重粥前问讯。即当禀问。来日或今日有煎点茶汤及处置之事。职分之外并不得言知事头首及众中长短之事。住持人语言亦不得众中宣说。请客辨事当以奉师供众为心。不得辞惮辛苦及见主人之过。退有后言亦不得学住持人可否诸方抑扬大众。但念恭勤侍奉赞助丛林。百事小心无动主人之念。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四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五卷
【化主】
或侍者寮具州县名目出膀召请发心。或知事头首和会。礼请之仪并同头首。入寮讫打叠书疏茶汤药[飭-力+也]。施主所托收买之物并宜子细用心。特为交代煎点。询问去年事例。合系堂头亲书或书内简尺及时勾副请领。如将带系税之物。自合分明印税。人力行者须选惯熟及小心之人。所有常住供利须自收掌。不得全倚人力行者。防有异心。如有尊宿书信呈达讫。然后作礼。若见尊官门状并院门书信。一时通呈。看谒施主。预先点检门状关牒书信。恐有差误。及备茶汤人事之物。低心耐烦善言化导。如问山门事体。并须如实只对。不得妄有夸托。及不得倚托官员威势。亦不得所管事外妄生节目。恐滞归期有妨交代。既系院门津遣代众持钵。当尽心竭力增益递年目录。除有病将息方可暂闲。不得游山结夏。纵饶于事无妨。自是不成专注。候化缘事毕纳疏归众。方可随意。施主名衘不得卤莽漏落。所抄钱物并须收纳分明(檀门信施本为福田。造业愚夫便同己物。或荡于酒色之费。或畜为衣钵之资。或买度牒师名。或与小师披剃。殊不知一钱已上并属众僧。千佛出世不通忏悔。天堂未就地狱先成。凡应主执之人。宜奉清廉之诚矣)。堂头乳药及知事头首人事之物。并依常年及众人事例。不宜分外曲取人情。若实出自施主愿心即无所害。既离禅宇遍诣檀门。俗士侵寻渐成汩没。常念早归辨道。不宜在外因循。财色之间甚宜照顾。院门饯送化主之法。伺候化主起发有日。前一日常住特为茶汤置食。至日住持人升座饯送。兼以偈颂激发道心。送至门首头首相伴。茶汤相别。化主归院略行人事(知事头首勤旧相知兄弟诣客位陈谢相看。喜回还安乐)。款曲打叠施利竟乃封角小疏目录脚头簿(子细收付恐有漏落。交代借问并须忠告)。并具纳施利状一本(式云。当院化主比丘某昨奉堂头和尚慈旨。往某处化缘僧供等具疏呈纳如后。一化到僧供若干计钱若干。一化到罗汉若干位计钱若干。一化到粥若干会计钱若干。内折到某物若干计钱若干。内支汤茶人事工往来盘费钱若干。已上□除支外通计钱若干。右件施利不多。伏乞堂头和尚诸知事首座大众慈悲容纳。谨状。某年月日。堂院化主比丘某状。状后批云。先借过常住钱若干。今随状还纳见到)。乳药状一本(式云。参学比丘某甲。某物若干。右谨献堂头和尚聊充乳药。伏乞慈悲容纳。谨状。某年某月日。参学比丘某状。如小师即云小师比丘某)。安箱复内报知事纳疏。先将施利陈法堂上。堂司报众。当面安椅子傍安香台打鼓众集。住持人于椅前立。侍者烧香。大众只依位问讯(以施利在前也。然后知客陈仪)。知客近前。当面问讯云。某路化主某人纳疏。乃引化主至住持人前问讯立。知客于箱内取施利状与化主。化主呈上住持人(化主问讯退身侧立)。住持人香上薰显付侍者(侍者与书状或维那知客。对众宣表讫)。化主近前当面问讯立。知客又于箱内取乳药状与化主。化主呈上住持人(化主问讯退身侧立)。住持人更不薰显即付侍者(侍者与书状宣读罢)。化主礼谢住持人两展三拜(一展云。施利轻微上触和尚。下情无任惶恐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乃触礼三拜)。次知事礼贺住持人(次首座大众礼贺住持人并两展三拜。贺词云。化主回还得无难事。伏惟欢庆。下情无任喜跃之至。住持人与大众作贺时小师从之)。次首座大众与知事相贺。各触礼三拜(词云。化主回还。得无难事。伏惟欢庆)。礼毕住持人归方丈。首座大众已下归堂位。知客引化主圣僧前大展三拜起。于首座前触礼三拜(云。此者缘化得无难事。皆荷首座大众法力荫庥)。首座已下答拜(首座云。大众分卫且喜回还。施利甚丰。不任感激)。知客引巡堂出。次上堂头大展九拜(三拜云。此者化缘得无难事。皆荷和尚道力庇庥。下情无任感激之至。又三拜叙寒暄。又三拜而起)。照位吃汤并请新旧化主或前资勤旧相伴。不过十数位而已。知客次第巡寮(众寮寮主首座待之三日茶汤特为置食)。更不挂搭。维那送入寮(有处次日升堂陈谢。有处纳疏罢未人事先升座。有处化主作开供斋续升堂。如不请更不升堂)。
【下头首】
应系堂头所请诸头首。一年外先方便求退。然后于粥前诣方丈咨闻。触礼三拜而退。如堂司所请头首等。即不拘时节于维那处解罢。藏下头首即于藏主处解罢。六头首告退。方丈茶汤同。维那知客等伴送入寮。两展三拜送主人出。余但问讯而已。以次头首合入前资寮抽解。只维那请吃茶汤相送入寮。三日茶汤特为置食(如系藏下所请诸头首。常住置食。藏主更须管待也)。唯寮主寮首座无茶汤特为。
【堂头煎点】
侍者夜参或粥前禀覆堂头。来日或斋后合为某人特为煎点。斋前提举行者准备汤饼(换水烧汤)盏橐茶盘(打洗光洁)香花坐位茶药照牌煞茶。诸事已辨。子细请客。于所请客躬身问讯云。堂头斋后特为某人点茶。闻鼓声请赴。问讯而退。礼须矜庄不得与人戏笑(或特为煎汤。亦于隔夜或斋前禀覆讫。斋后提举行者隼备盏橐煎点并同前式。请辞云。今晚放参后。堂头特为某人煎汤)。斋罢侍者先上方丈照管香炉位。次如汤瓶衮盏橐辨。行者齐布茶讫(香台只安香炉香合。药[橾-品+ㄊ]茶盏各安一处)。报覆住持人。然后打茶鼓(若茶未辨而先打鼓则众人久坐生恼。若库司打鼓诣寮打版。并详此意不宜太早)。众客集。侍者揖入(方可煞鼓)。首座已下次第进前依照位立(如[见]某人未到则令再请。贵免住持人动念。侍者亦不得仓遑)。候一时斋足请住持人出(如客有不到。侍者得住持人指挥方退椅子。如住持人不指挥则不得专擅移退。如客有不到或诸事不在前。住持人不宜对众作色令[客]不安)。或住持人先出椅前立只候大众。侍者揖客而进。亦可宾主立定。侍者于筵外东南角立略近前问讯揖客坐(侍者请客烧香大小问讯并代住持人行礼受请者。并须逐一恭谨不宜慢易)。良久烧香。烧香之法。于香台东望住持人问讯。然后开合上香(两手捧香合起。以右手拈合安左手内。以右手捉香合盖放香台上。右手上香向特为人焚之。却右手盖香合。两手捧安香台上。并须款曲[伭-〦+一]细勿令敲磕或坠地)。更不问讯但整坐具。叉手行诣特为人前问讯(有处众坐定。侍者先在住持人边立。请坐具及请香以表殷重之礼。今香台边向住持人问讯乃表请香之礼意者也)。转身叉手依位立。次请先吃茶。次问讯劝茶。次烧香再请。次药遍请吃药。次又请先吃茶。次又问讯劝茶。茶罢略近前问讯收盏橐。次问讯离位(侍者预令行者祗候。众客才起便移转当面椅子。特为人略近前一两步间问讯而退。以表谢茶之礼。住持人送客出。众客回身同问讯而退。侍者即时指挥行者退椅子收坐物或扇子。折叠复帕及香台衣。收[拾]茶汤及好盏橐。交点洗元。然后侍者并供过行者吃茶罢方可随意。免烦住持人尊重旨麾而已)。或本州大守本路监司本县知县(并系大众迎送。堂头并据主位。如在县下。住持即接知县。自余不须)。侍者烧香讫。住持人起云。欲献粗茶(或粗汤)取某官指挥。如其允许方可点茶。如蒙叹赏。住持人但云粗茶聊以表专。不合轻触。诸官入院茶汤饮食并当一等迎待。若非借问佛法。不得特地祇对(檀越施主)。或官客相看只一次烧香。侍者唯问讯住持而已。礼须一茶一汤。若住持人索唤别点茶汤。更不烧香(如檀越入寺亦一茶汤不须烧香)。
○堂头非泛请僧吃茶。临时旋请。侍者仍令行者安排坐位香火茶药讫仍请之。宾就坐。侍者正面问讯烧香([右]手上香)。退身普同问讯。如点好茶即不点汤也。如坐久索汤。侍者更不烧香也。或新到暂到。外寺僧相看。只一次烧香。普同问讯。并合一茶一汤(侍者初见官客并当肃揖。不须回避主人。平常僧俗于主人前不得相与祗揖问讯)。
【僧堂内煎点】
堂内煎点之法。堂头库司用榜。首座用状。令行者以箱复托之。侍者或监院或首座呈特为人。礼请讫贴僧堂门颊(堂头榜在上间。若知事首座在下间)。监院或首座于方丈礼请住持人。长版后众僧集定。入堂烧香大展三拜巡堂请众。斋后堂前钟鸣就坐讫。行法事人先于前门南颊朝圣僧叉手侧立徐问讯。离本位于圣僧前当面问讯罢。次到炉前问讯。开香合左手上香罢。略退身问讯讫。次至后门特为处问讯。面南转身却到圣僧前当面问讯。面北转身问讯住持人。以次巡堂至后门北颊版头曲身问讯。至南颊版头亦曲身问讯。如堂外依上下间问讯。却入堂内圣僧前问讯。退身依旧位问讯叉手而立。茶遍浇汤却来近前当面问讯。乃请先吃茶也。汤瓶出。次巡堂劝茶。如第一翻。问讯巡堂俱不烧香而已。吃茶罢。特为人收盏。大众落盏在床叉手而坐。依前烧香问讯特为人罢。却来圣僧前大展三拜巡堂一匝。依位而立。行药罢。近前当面问讯。仍请吃药也。次乃行茶浇汤。又问讯请先吃茶。如煎汤瓶出。依前问讯巡堂再劝茶。茶罢依位立。如侍者行法事。茶罢先问讯。一时收盏橐出。特为人先起于住持人前一展云。此者特蒙和尚煎点。下情无任感激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云。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乃触礼三拜。送住持人出堂外。侍者于圣僧前上下间问讯讫。打下堂钟。如库司或首座煎点茶汤了。先收住持人盏。众知事或首座于住持人前一展云。此日粗茶(或云此日粗汤)伏蒙和尚慈悲降重。下情不任感激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云。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乃触礼三拜。第三拜时住持人更不答拜。但问讯大众以表珍重之礼。作礼竟。送住持人出堂。行法事人再入堂内圣僧前上下间问讯。收盏罢再问讯。打钟出堂外。首座亦出堂外与众知事触礼三拜。如首座特为书记。书记亦先出堂外与首座触礼三拜而散。堂头结夏茶榜(堂头和尚今晨斋退就云堂煎点。特为首座大众聊表结制之仪。兼请诸知事光伴。今月日。侍者某人敬白)。堂头解夏茶榜(首尾同前。但改云聊表解制之仪)。库司结夏茶榜(库司今晨斋退就云堂点茶。特为首座大众聊表结制之仪。伏望众慈同垂光降。今月日。库司比丘某甲敬白)。库司解夏茶榜(首尾同前。但改云聊表解制之仪)。首座结夏状(首座比丘某右某。启取今晨斋后就云堂点茶。特为书记大众聊表结制之仪。仍请诸知事。伏望众慈同垂光降。谨状。月日。首座比丘某状。封皮云。状请书记大众。首座比丘某甲谨封)。首座解夏状(首尾同前。但改云聊表解制之仪)。如堂头特为新旧知事首座及知事首座点茶。榜状如请知事头首。篇中已明。
【知事头首点茶】
知事诸头首特为。茶版鸣。主人依位立。揖众就坐。主人亦就坐。但垂足而已。良久揖请收足。须臾起身问讯离位烧香(右手上香)。问讯特为人讫。归本位。一边普同问讯大众(切不可主位椅子前问讯)。然后就本位问讯而坐。浇茶三两碗。擎茶盏揖当面特为人(只揖参头)及上下位。然后吃茶。茶罢(或收盏只收主人盏)。起身问讯。离位烧香。归位问讯同前。次药遍请吃药。次请先吃茶。茶罢收盏讫。问讯起送客至门首。如寮主特为寮众。即请本寮首座为主自行法事。若特为新到并同知事之礼。非见任头首不得请知事茶汤(恐妨公务[及]避嫌疑)。
○库司诸头首迎待新到之礼。早晨斋后茶。放参汤。并烧香一炷。如晚间不请吃汤。斋后茶了就座点吃。
【入寮腊次煎点】
煎点之法。烧香罢。从寮主为头问讯。次从首座为头问讯。问讯罢。浇茶遍巡寮劝茶。良久近前问讯云。茶粗恕不换盏。乃烧香再请。又巡寮问讯。次行药。次行茶。次劝茶(两次烧香问讯并末后谢茶。须依头首次第。第二番劝茶但从便。简省问讯一匝。第一番劝茶但就上下间问讯。普同亦可也)。次谢茶云(此日粗茶特蒙寮主首座大众慈悲降重。触礼三拜)。次巡寮一匝收盏。问讯起。如请吃茶。寮内众僧坐定时。先烧香一炷云(来日恭请寮主首座大众特为点茶。伏望慈悲降重)。触礼三拜巡寮。问讯讫。然后当日点茶人行法事。
【众中特为煎点】
早晨茶隔宿请。斋后茶早晨请。晚间汤斋后请。如请近上尊敬之人(如立僧首座。诸方宿德。法眷师伯师叔师兄之类)。即大展三拜。如不容则触礼三拜。如请以次尊敬之人(如同参同行戒腊道行尊高可仰。凡在已上者之类)。只触礼三拜。如平交或戒腊相等(或是法眷弟侄之类)。但问讯请之。安排坐位香花照牌了当。至时门首迎客就坐。问讯云请收足。烧香问讯特为人罢。问讯云请免坐具。又夏热即云请使扇。冬寒即云请覆顶。行茶浇汤约三五碗。即问讯云请先吃茶。汤瓶出即于特为人处问讯劝茶。收盏罢(如不收盏。即云茶粗恕不换盏。如点汤不换盏。即云汤粗恕不换盏)。再烧香问讯特为人。次行药遍即问讯云请吃药。次行茶浇汤请先吃茶并劝茶。同前。茶罢陈谢云。此日点茶(或云此日煎汤)特为某人某人。茶粗。坐位不便。下情无任感激之至。如近上尊敬之人即大展三拜。晚间放参前后诣寮礼谢。如已次尊敬及平交。陈谢云。此日点茶(或云煎汤)特为某人某人。兼不合起动某人相伴。触礼两拜。又云恐烦尊重晚间更不敢诣寮礼谢。又礼一拜。然后从相伴人一例问讯。良久问讯收盏。次问讯离位。即先出门首送客。
【众中特为尊长煎点】
如特为本师及的亲师伯师叔师兄之类。如本寮坐位不便及妨碍众人。即借寮煎点(请礼在前已说)。只特为一人。本寮主首在主位。特为人作席回正面。左手上香(近坐位前当面礼拜)。如两人已上在照位。与寮主相对。左手上香(筵外礼拜)。言句威仪诸事并如持为堂头煎点之法。但末后礼拜起近前问讯罢(不揖特为人。先起)。却于筵外触礼三拜陈谢。相伴人次第问讯起。出门相送。至晚诣尊长寮礼谢及问讯陈谢。寮主如自有寮舍。特为人皆居正位烧香礼拜并悉当筵(若通方商量。既是借寮与人煎点。自合托故回避。不可自居主位。令前人礼拜诸事不便)。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五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六卷
【法眷及入室弟子特为堂头煎点】
早晨具威仪先见侍者云。欲烦报覆和尚。斋后欲就方丈点茶特为堂头和尚。侍者报讫引见。堂头问讯讫云。请和尚坐(如主人已据坐。更不须云请坐也)。先大展三拜。近前躬身云(今晨斋退。欲就方丈点茶。特为堂头和尚。伏望慈悲俯赐开允)。住持人云(谨依来命。不须作礼。或答拜不答拜。各逐尊[(白-日+田)/廾])。又礼三拜。或只叙请意。大展三礼。或一展请讫触礼三拜。各逐尊卑。然后退身问讯出。计会侍者安排坐位并照牌。自请相伴人(须请大头首近上法眷及前资勤旧相伴)。斋后先上堂头照管香火茶药盏橐汤瓶。虑或失事。次第客集(不得打鼓集众。)揖客就坐。人数俱足然后入方丈迎请住持人就主位正坐。住持人已收足乃近前问讯。面西转身香台东过筵外西南角问讯讫。叉手侧立(此明客位。如堂头煎点侍者烧香即向筵外东南角立以表主礼)。大众坐定。徐徐问讯。离位香台边正立。向主人问讯。左手上香。盖香合讫。不问讯叉手转身于香台东边过。向北住持人前问讯讫。转身归旧位问讯立。行茶遍约浇汤三五碗。近前问讯(乃请先吃茶也)。退身依位立。汤瓶出(或为本师师翁煎点。即侍者浇汤亲自下茶以表专敬也)。于住持人前问讯劝茶。依位立。茶罢收盏(若自下茶者。须是自收盏)。良人伺候盏橐辨。依前烧香。于住持人前大展三拜。近前躬身云(欲延象驾再献粗茶。伏望慈悲特赐开允)。又礼三拜或大展坐具。先叙请意同前。退礼三拜。住持人云(已承勤量何必再三。答一拜不答拜各逐尊[(白-日+田)/廾])。候住持人收足乃问讯。转身依位立。药遍近前问讯(乃请吃药)。复退身依位立。行茶浇汤约三五碗(或自下茶)。又复问讯(乃请先吃茶也)。汤瓶出。复近前问讯劝茶。转身依位立。候茶罢。先收住持人盏(或自[(冰-水+〡)*又]盏)。住持人前大展三拜。躬身近前云(此日粗茶。伏蒙和尚慈悲降重。下情无任感激之至)。住持人云(重意烹茶。不胜感激。答拜不答拜各逐尊[(白-日+田)/廾]也)。又退身三拜。或大展坐具。躬身近前问讯。先叙谢辞同前。退身礼三拜。如住持人不答拜。煎点人礼竟又近前问讯罢。退身近西义手侧立。住持人离坐。珍重大众入方丈(时大众并更不起身)。煎点人随后送入。问讯而退。如住持人答拜。煎点人第三拜未起时住持人更不还拜。便合掌问讯大众以表珍重之礼(如僧堂内知事首座点茶。住持人亦同此礼)。煎点人更不退身。便送住持人归方丈。问讯而退。却依旧位而立。谢大众云(此日粗茶。特为堂头和尚。伏蒙某人某人慈悲光伴。下情无任感激之至)。触礼三拜。次第问讯依旧位立。收盏罢。问讯起。送客只至筵外一两步。以表客无送客之礼。却于侍者寮陈谢侍者。
【通众煎点烧香法】
堂中大座煎点。斋前入堂礼请。唯上香一炷。斋后点茶(或临晚问汤)第一翻。上香两炷。第二翻上香一炷(堂头库下诸寮就本处特为并准此。唯无请礼)。非泛茶汤唯上香一炷。
【置食特为】
置食之法。斋前请讫。长版动众。客齐坐定。入卓烧香问讯特为之人。自余筵外普同问讯。候上饭行遍。即又烧香问讯特为之人。下衬钱讫。复面前问讯。次第同前。堂头侍者行法事。库司主席者行法事。
【谢茶】
堂头置食点茶特为罢。如系卑行之人。即时于住持人前大展三拜。如不容即触礼三拜。如平交已上即晚间诣堂头陈谢词云。此日伏蒙管待。特为煎点。下情无任不胜感激之至(古人云。谢茶不谢食也)。拜礼临时知事头首特为茶汤。并不须诣寮陈谢。如众中平交特为煎点。须当放参前后诣寮谢之。
【看藏经】
如遇施主请众看大藏经或藏下或法堂上。直岁安排椅卓。典座排供过。行者藏主准备茶汤香华灯烛。维那依戒腊出榜分经并坐位照牌。请法事。又作梵阇梨书状写造开启罢。散文疏并看经大榜。藏殿主出经。至时维那鸣钟集众请经依位坐。法事声螺钹。知客点净。引施主行香竟。当筵跪炉。维那表叹。宣开启疏。念佛阇梨作梵。候声绝。然后大众开经。如遇病患将息。及有众缘在外。维那收钱并函号候参堂。及归日分付看转。此事极好。如病僧坚取经钱即须分付。若有分俵大众残零不尽之经。依寻常看经腊次牌分俵。如施主于看经了日设斋供庆忏。更须读罢散文疏。施主经钱并系堂司收掌分俵(除常住童行利。维那读疏。书记写疏。藏下香烛茶汤。知客行香法事作梵钱外。据见在多少契勘钱数分俵也)。监院照管大纲专切迎待施主。藏主供给大众茶汤。常切告白护惜圣教。看经之法。藏主篇中具明。子细看验。如不能看经。即于堂司退免。若已受经。即须子细如法披寻。早了为上。非唯施主愿心圆满。亦乃他时免负经债。
【中筵斋】
如遇施主入院作中筵斋。监院先问外请僧俗客若干。食衬钱各若干。然后报住持人知。同典座定食。次辨斋料。直岁安排坐位。或在库司或法堂上。香花奕幕随家丰俭。书状依吉凶斋意。修写文疏。维那安排坐位。照管住持人居主位(出即监院代之)。首座分首(如有尊宿名德可当席面。即首座居住持人左手)。藏主已下依位列。施主俗客在照位。监院维那直岁在鼓下。自余头首宿德相度安排。远则东西相照。近则合榻相朝。并从南为上。鱼鼓集众。鸣钟就坐。宾主问讯皆同入堂。于圣像前先声法事。知客点净。引施主行香。从住持人起至中筵东南角。次从席面起至中筵西南角。自余从便以径截为上。行香罢。施主像前跪炉法事唱礼。维那宣疏。念十声佛。施主就位。如行香不用法事。则请法事头一人先唱恭敬头(一切恭敬信礼常住三宝此名略梵)。次第举佛至行香。罢法事。唱如来梵(如来妙色身乃至是故我归依。信礼常住三宝)。跪炉头读疏念佛就坐同前。若无法事及不举佛亦不读疏。维那鸣磬唱礼恭敬头。施主行香罢。像前跪炉。维那唱如来梵。白斋意念诵。施主就坐。鸣磬结位。复鸣磬一下。首座施食。次行香喝食遍(中筵斋行者更不喝食。但逐味行食遍。在中筵外立之)。鸣磬一下。大众只揖默然作观。然后出生。吃食饭遍。维那鸣磬。首座施财。或施主俵衬。或知事代行。大众食毕法事头。或维那鸣磬念处世界如虚空等。略取疏中大意回向。念十佛罢。鸣磬而起(或打磬两下。一以念食讫偈。二以离位)。中筵大斋及早备辨。如其过午则是非时。
【出入】
若有缘事全众出入。或赴斋。或念诵。或接尊宿。若粥后出。则维那于粥前白堂。斋后出则维那于斋时白堂。白堂之法。粥饭遍槌罢。或施财罢。打槌一下云。白大众。今晨粥后闻钟声。各具威仪。普请于某处赴斋。应系诸寮头首卷帘齐赴。谨白。打槌一下。维那乃于圣僧前问讯。复于住持前问讯巡堂一匝。如堂外有僧亦当问讯。除后堂。时至鸣钟。三门下齐集。住持人行。次首座。次书状藏主知客浴主名德勤旧。并依戒腊次第而行。直岁典座维那监院在大众后。庠序相随无致差乱。不得左右顾眄语言献笑。高声课诵。垂手掉臂。若到处所安详下笠。候住持知事头首大众聚集一处。同只揖施主罢。方可就位。并当俨然恭默。令起瞻敬之心。若欲大小便。不得叠袈裟安坐位机案而立。须于众外。安袈裟于净处。事讫净手披还。贵免唐突清众。施主点净行香俵衬。并当专谨承迎。不可慢易。亦不得观看书画。不得戏弄儿童。凡是欲乐之境不得顾眄。食毕参随住持人归院。并不得留身干事动人讥笑(或买衣物。或买药草。或相看施主。或赡礼胜景。或于别院回礼师僧。自余不可尽言)。若有所干。候别日于堂司请假。若赴念诵。或接尊宿。大纲准此。诸寮头首赴与不赴计在临时。
【警众】
凡闻钟鼓鱼版。须知所为。五更鸣大钟者。警睡眠也。次厨前打小钟子者。开小静也(诸寮供过行者及打头等并皆先起)。次击厨前云版者。开大静也(众僧齐起方得折叠单被及上蚊厨)。次打长版者。众僧下钵也(众僧一时入堂)。次打木鱼众僧集定也(后到者更不得入堂)。三通鼓鸣者。住持人赴堂也。堂前小钟子鸣者。众僧下床只候问讯住持人也。维那最初打槌一下者。众僧开钵也(随槌声白念心经三卷)。次打槌一下者。白设粥意也(或表叹读疏)。次打槌十下者。念十佛名也。次打槌一下者。首座施粥也。又打槌一下者。粥遍也。粥罢打槌一下者。众僧下堂也(住持人出堂。众僧方可上钵)。堂前鸣小钟子三下。乃放早参也。如不放参。堂上鸣鼓者。升堂也。参罢茶毕。堂前鸣小钟三下者。众僧下床也。斋前闻三下版鸣者。众僧下钵也。次鸣大钟者。报斋时也(城隍先斋钟后三下。山林先三下后斋钟)。自余长版鱼鼓堂前小钟维那打槌食毕下堂。并同晨粥之法(唯施主设斋于遍槌后添施财槌一下)。次闻堂头或库下击鼓。或诸寮打版者。众僧赴茶也。闻厨前鼓鸣者。众僧普请也。闻堂前钟鸣者。或接送尊官。或请知事。或送亡僧也。闻浴下鸣鼓者。开浴或淋汗也。至晚堂前鸣钟三下者。放晚参也。三八闻大钟或堂前小钟者。念诵也(城隍集众念佛皆击小钟。山林先击大钟集众。然后击小钟念佛)。黄昏鸣大钟者。行者上殿念佛也。或闻堂上鼓鸣者。小参也。从朝至暮钟鼓交参。非唯警悟大众。亦乃说法无间。丛林高士各自知时。开小静之法([先]击版三声。渐渐高大。令声调畅。从慢至紧。从重至轻为一会。至二会杀声。徐徐打二下)。开大静之法(如开小静之法。但只长打一会也)。打长版木鱼之法(并轻手引声。渐渐高大。令音声调畅。然后紧慢相参轻重相应。凡至一会略歇少时。所贵节会分明。令听者不误。至三会杀声。徐打三下)。上堂小参打鼓之法(先轻拟鼓面三下。然后重手徐徐击之。使其紧慢相参轻重相应。音声和畅起复连环。隐隐轰轰若春雷之震蛰。第一会延声即长击。会终略歇少时。第二会连声稍促。更不歇声。即便转通。第三会一向[缠]声击之。候住持人升座方始杀鼓。双槌连打三下)。斋鼓粥鼓之法(并击三会。如升堂之法。但节会稍促而已)。浴鼓茶鼓普请鼓之法(并长打一会。更不转通也)。击堂前小钟之法。入堂钟(轻手引声。渐渐高大。住持人入堂即立)。放参钟(先打版三下。然后缓击三声)。念诵钟(如开小静之法。住持人入堂烧香罢。于僧堂前立。维那杀钟。念十佛名号讫。两下。然后杀之)。下床钟(更不击版。连打二下)。接送请知事送亡僧钟(唯打一会)。维那打槌之法(先问讯讫。右手仰把槌柄卧砧面上。令槌头向身。展左手两指仰副槌楞。徐运槌柄旋转击之。即覆左两指接砧楞然后手正。下槌不得过五寸。一转槌不得离却本位也)。打大钟之法(先轻手拟钟三下。慢十八声。紧十八声。三紧三慢共一百八声。当职行者烧香礼拜诵偈讫然后击之。偈云。三涂八难。息苦停酸。法界众生。闻声悟道。念竟即时辍之)。堂上鼓侍者主之。库下鼓监院主之。斋粥版木鱼开静典座主之。堂前小钟维那主之。大钟如不请钟头。维那主之。打钟行者典座主之。已上钟鼓如不应法。则致令轻重失宜紧慢无节。并当晓谕。令音声和畅为上。
【驰书】
如下承嗣书遗书。入院先驰书而专使到院。知客安排位次讫。法堂上一节如化主纳疏之法。书记宣读单。专使于住持人前两展三拜(一展云。此驰专信得奉尊颜。下情无任瞻仰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乃触礼三拜)。知事首座大众贺或慰住持人(入院先驰。无上一节)。首座大众僧堂前立(首座在门外上间第一位。众僧在下间排立)。安排香卓。专使过疏与首座。首座薰显过与维那宣读讫。专使近前问讯。首座退身立。首座大众入堂上立。专使入堂。行如化主参堂之法(书同封皮贴安门外下间)。知客引专使入库堂。呈书与监院。薰显请维那读讫。然后人事茶汤(如平常承嗣遗信。及过往先驰。只就方丈下傍持人书首座寮下。首座大众书贴安门外下间。库堂但呈监院。已上下并不宣读)。知客引巡寮(如化主小师诣尊宿处下书。候呈书讫方可礼拜)。
【发书】
书信之法须言语整斋。写染严谨。剪裁封角如法。令人生善及起瞻敬之心。若诸事草率。人不在意。徒费纸笔及妨道业。若与官员书信。劝令减刑护法爱惜伽蓝。当面判凭不见僧家小过。设有粗行且令护惜袈裟。与同袍劝令禅诵香火觉悟无常。或与尊宿书祝其捍劳忍苦传法利生。与施主书即勉令修善作福。已上并不宜多谈俗事。语言以简当激切为上。封讫香薰遣之(如非[事]不得已。不宜妄发书信)。
【受书】
如得僧中近上尊敬之人所赐书信。即当香薰。望尊人所向礼讫开之。如以次尊敬之人。亦须香薰自开。如是平交。即令侍者或行者启封(并用剪开一头款曲取之。不得折破封皮。非唯不谨亦属粗操)。读讫如法安置一处。常生感激之心。不得意生容易。如受官员书信。亦当殷重读讫。即时念诵回向装严福慧。
【将息参堂】
住持人服药。如非寻常病患。三日已外。当于别寮将息。令侍者白首座知事。如库司知事及诸头首有病。并令供过行者白维那请假下延寿堂(有处云省行堂)将息(如病患日微不妨众务。只就本寮将息)。如病体迁延。即白住持人别请交代。住持人病起升堂。陈谢大众问疾下座。知事首座大众人事两展三礼(谢辞云。摄养乖方。有烦存问。幸承法力。粗获痊安。贺辞云。伏喜和尚法位轻安。下情无任不胜欣跃之至)。巡堂礼圣僧大众。次入方丈点大座茶。知事病起。参堂上礼谢住持人。次于知事头首及诸寮人事。问讯众中兄弟。初觉有疾。或自往。或遣人报堂司请假将息。及报寮主。然后入延寿堂。病起参堂先到堂司相看。然后上方丈人事(谢辞云。此者上蒙法庇。粗获痊安。下情无任感激之至。答辞云。且喜道体安乐。伏惟欢庆)。次第诣知事诸头首寮问讯。堂头已下诸头首随意茶汤。不须特为。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六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七卷
【大小便利】
欲上东司应须预往。勿致临时内逼仓卒。乃叠袈裟安寮中案上或净竿上。问讯而去。即先披挂子。然后左臂搭净巾。不得由尊殿经过。于东司近外净竿上安挂子手巾讫。卷裙叠遍衫。搭东司前竿上。仍置遍衫于裙上。以腰绦系之。一以记号。二恐堕地。右手携瓶诣厕。弃鞋亦须齐整。轻手掩门。低手放瓶。临厕弹指三下。以警啖粪之鬼。不得涕唾狼籍努气作声。厕筹划地隔门壁共人语笑。洗净之法。冷水为上。如用热汤引生肠风。右手提瓶左手用水(仍护第一第二指)。不得撒水污地及槽唇左右。用筹不得过一茎(有人用筹讫自洗而出)。洗手先灰次土。至后架用皂荚澡豆并洗至肘前。盥嗽讫(准律须嚼杨枝)还至本处。收挂子净巾。问讯袈裟披之。准律若不洗净不得坐僧床及礼三宝。亦不得受人礼拜。初到厕门。如内有人。不得謦欬弹指及以语言相逼。如先在厕上。觉外有人。即须早出(自洗筹者至此不宜)。如上尿寮小解。收衫袖裙衣。近里蹲身。不得涕唾说话。常须回避宿德之人(淮律小便亦须洗净。违者同前)。
【亡僧】
如僧人病势稍困。堂主计会维那监院首座藏主书记知客。同共抄札口辞收祠部。并衣物入堂司收掌。首座封押并收掌钥匙。知事申官。如加病势。即再申困重。如已迁化。又申官乞行殡送。三日内缴纳祠部或紫衣师号牒。亡僧初化。即澡浴梯头披挂子。坐桶内以龛贮之。置延寿堂前。设香火供养。并剪造白幡书无常偈。及置佛丧花于龛上。题云。殁故某人上座之灵。集众念诵。是夜法事诵戒回向。来日早晨或斋后津送。至日维那于粥饭遍槌罢。或行衬罢。白槌一下云。大众粥后(或斋后)闻钟声各具威仪。普请送亡僧。除诸寮头首并皆齐赴。谨白。打槌一下。维那乃于圣僧前问讯。复于住持人前问讯巡堂一匝。如堂外有僧亦当问讯。除后僧堂。时至鸣钟。龛前齐集。住持人已下次第烧香。维那念诵竟。鸣鼓举龛前行。大众随后把幡提磬香炉香台法事。库司知事预前差拨。行者直岁部领举龛准此。备柴薪坛前。一宗诸事并皆主之。既至塔头。住持已下烧香略声法事。下火讫(当有法语)。十念阿弥陀佛。再声法事。罢散或有讽经。各随自意。若在城隍。送葬之法须当往还次序齐整。不得戏笑。默念佛名秘语回向亡人。齐赴齐归。并不得留身在后。若有所干别日于堂司请假。次日堂主维那法事收骨入普同塔。或散水内。唱衣之法。挂牌告众。鸣钟入堂。先为亡僧念诵。次将衣钵请首座验封头。对众开之(未鸣钟前。先将衣钵陈于堂内)。次第估唱讫。维那复为亡僧念诵。住持人并内知事并不得唱亡僧衣物。维那支破须合众情。不得妄有费用。除用外俵大众看经。或暂到见送亡僧。及见唱衣。三分得一。施主看经亦如之。如多有衣钵即抽。那设粥或斋供。至于上七日。集众人所诵经咒。同时宣表破使文字张挂后架。令众人知之(众知事签押以表通众无私)。出家之人修行之外。常令衣钵齐整。足用而已。不宜蓄积增长贪心。唱衣之日免令大众久坐生恼。又不得全无衣钵。免令身后侵损常住。凡唱亡僧衣物。此谓对破悭心。及与亡僧结缘。不可贱唱贵卖。如所唱衣物价例太高。不得动念。免令众人轻笑。维那唱衣。须知所唱衣物价例高低。新即言新。旧即言旧。破即言破。声定钱陌(或足或省或是依除)。如大众不肯添钱。虽贱亦须打与。如添钱太过。维那即云。更须子细。后悔难追。免致众中动念生事。亦不得寄唱众人及常住衣物。恐涉嫌疑。如常住或堂头入众唱衣。即许人寄唱。病僧前念诵(维那叹佛罢云。今晨即有在疾比丘某人。奉为释多生之冤对。忏累劫之愆尤。特运至诚。仰投清众称扬圣号。荡涤深殃。仰凭尊重念清净等。又回向云。伏愿某人一心清净。四大轻安。寿命与慧命延长。色身与法身坚固。如病重之人即与十念阿弥陀佛念诵之法。先叹弥陀佛罢。次白众为某人长声念阿弥陀佛四圣名号。回向云。伏愿某人诸缘未断。早遂轻安。大命难回。愿生安养。又念四圣名号罢。劝令摄心清净念。不得攀缘俗事也)。龛前念诵(亡僧初入龛。堂司告众鸣钟。集之龛前。住持人已下知事堂首并堂主次第拈香毕。维那声磬叹佛罢云。切以生死交谢寒暑迭迁。其来也电激长空。其去也波停大海。是日即有殁故比丘某。生缘既尽。大命俄迁。了诸行之无常。乃寂灭而为乐。恭投大众肃诣龛帏。诵诸圣之洪名。荐清魂于净土。仰凭大众念清净法身等。又回向云。伏愿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又云。再劳尊众念十方三世等)。 举龛念诵(词云。欲举灵龛赴茶毗之盛礼。仰凭尊众诵诸圣之洪名。用表攀违上资觉路。念十声佛号罢便行)。塔前十念(词云。切以殁故某人。既随缘而顺寂。乃依法以荼毗。焚百年弘道之身。入一路涅槃之径。仰凭尊众资助觉灵。乃称十念。罢云。上来称扬圣号。资荐往生。惟愿慧镜分辉真风散彩。菩提园里开敷觉意之花。法性海中荡涤尘心之垢。茶倾三奠。香爇一炉。用荐云程。和南圣众)。唱衣前念诵。大众集。维那鸣磬一下云(浮云散而影不流。残烛尽而光自灭。今兹估唱。用表无常。仰凭尊众。奉为殁故某人上坐。资助觉灵往生净土。念清净法身云云等)。复鸣磬云。夫唱衣之法盖禀常规。新旧短长自宜照顾。钱须足陌(或七十七陌或七十五陌)。无以新锡相兼。磬声断后不得翻悔。谨白。唱衣竟。乃云(上来大众念诵并唱衣物功德。并用回向殁故某人。资助觉灵往生净土。再烦大众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并以志诚念佛。不得戏笑语话乖角)。诵戒煎汤唱衣点茶并系库司所管。准律死尸并衣物并不得塔下过。亦不得于塔下烧死尸。
【请立僧】
退院尊宿首座藏主如合众望。可举立僧。即住持人升座举白讫。知事大众诣寮礼请(请辞云。大众倾心。久思示诲。伏望慈悲俯赐开允)。如不允。更不答拜云(自救不了岂可为人)。如允即时还礼(云既蒙坚请不敢固辞)。乃上方丈陈谢。礼数随宜。退院尊行(谢云。本欲依栖贵藏衰拙。既蒙见举不敢奉违。答云。象驾既临法轮常转。虽然不合奉烦。且以佛法为念)。退院平交(谢云。方图自养复为为人。上命难违下情多愧。答云。不合奉烦。且以佛法为念)。诸方名德及参学小师(谢云。此蒙和尚指挥。今受兄弟问设。虽无深证不敢固辞。下情无任惶恐感激之至。答云。既有余光。且以佛法为念)。并相看陈谢知事。次日堂头库下特为煎点(置食随意)。
【请尊宿】
监院维那内推排一人。外头首内推排一人。并前资勤资推排有心力晓丛林惯熟了事者数人。具合用钱物行李人轿等。或舟船要用之物。官疏院疏僧官疏诸院长老疏施主疏闲居官员疏。住持帖本州县开报彼处州县文殊。官员书信院门茶榜并须子细备辨。如法安置。如钱物之类须选一僧主管收支。不得多用亦不得太俭。防避官中点检。并不得张皇声势。出于不意为上。专使一人先经彼州县下关牒。然后入院安下。如彼州县不肯发遣。即请回牒先令专使一人执回牒报本处州县。不得便回。如有文字再请。即依前告彼州县发遣。如无再请文字。方可归院。如彼州县允从。即就院如法礼请。专使先看知事计会讫。上堂头人事茶罢。便赍书疏咨闻礼请。殷勤三请乃可受之(法云圆通禅师每受请。必待三回遣使方受之)。
【尊宿受疏】
受疏之法。如是见住持人。先于方丈三请。如有允意。鸣鼓集众。更须辞让不得已受之。香薰显示(当有法语)。请维那宣读。升座举扬毕。下座。与知事首座大众贺谢。两展三礼(贺辞云。荣迁上刹。喜动丛林。祖师增辉。人天共庆。下情无任欣跃之至。谢辞云。叩膺请命有玷宗风。仰愧诸天俯惭大众)。如所请非见住持人。先诣寮三请。如有允意。住持人升座举白同众人礼请。然后礼拜。住持人受疏。如未经出世本院。专使预备法衣一条。宣疏罢。专使呈献。香薰显示披之(当有法语)。如有已经出世即不须也。然后指法座上座(当有法语)。举扬毕。下座礼谢住持人。或大展九拜。或两展三礼(谢辞云。一生取辨。仰愧先贤。三请既勤。难违上命。下情无任惶惧激切之至。贺词云。囊锥已露。花雨难逃。幸是当仁。伏惟欢庆)。次与知事首座大众贺谢。两展三礼(谢云。叨膺请命。有玷宗风。仰荷吹嘘。不任感激。贺词云。喜受人天之请。荣添佛祖之光。下情无任欣跃之至)。次第巡寮一两日专使特为新住持人先呈茶榜。次日置食点茶。临行升堂别众小参之礼。各逐方宜。如见住侍人受请。切不可将院中受用之物衷私随行。如有钱谷交加。须是交割分明。亦不得将院中得力行者移帐前去。亦不得多受本院送路。如和会参随亦不得令本院失事。然后请先驰兄弟并具一行。合用书信先驰。中选一人下官员檀越谢书并到状。两人归院打叠。新住持人于起程之日同大众打包离院(住持人在大众后。专使并相送僧俗在新住持人后)。
【尊宿入院】
入院之法。新住持人打包在前。参随在后。如遇迎接。或下笠敛杖问讯。或右手略把笠缘低身。或请就座茶汤。但卸笠倚杖就坐。不可卸包(于尊宿问讯云。路次未得具威仪礼拜。于官员只揖云。路次衣服不便且望不罪)。入院于三门下烧香(当有法语)。就僧堂前解包了。后架洗脚。入堂参圣僧烧香。同参随大展三拜同巡堂一匝。维那请就位。触礼三拜。挂搭讫。新住持人先到大殿。次土地堂。次真堂。并声法事烧香。知事请入方丈。据座显示讫。知事礼谢。略与人客相见。须臾鸣鼓升堂。次第人事贺谢。如解结之礼(贺词云。伏承象驾光据法筵。下情无任喜跃之至。谢词云。自惭非器。窃据名蓝。下情无任惶恐之至)。至晚小参。三日为准。次日早晨看官。次第人事。择日开堂。才到人事稍定。便合特为专使参随。并迎请官员施主及前资勤旧相伴(参随人礼须和会。未入院前令先驰别打叠一寮安置。候定叠散入请寮)。
【尊宿住持】
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法轮命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得善现尊者长老之名。居金粟如来方丈之地。私称洒扫贵徒严净道场。官请焚修。盖为祝延圣寿。故宜运大心演大法。蕰大德与大行。廓大慈悲作大佛事成大利益。权衡在手纵夺临。时规矩准绳故难拟议。然其大体令行禁止必在威严。形直影端莫如尊重。量才补职略为指踪。拱手仰成慎无彻肘。整肃丛林规矩。抚循龙象高僧。朝晡不倦指南。便是人天眼目。
【尊宿迁化】
如已坐化。置方丈中。香花供养。以遗诫偈颂贴牌上。挂灵筵左右。于众尊宿中请法属一人为丧主。如无法属则请自余住持尊宿。然后修写遗书报官员檀越僧官。邻近尊宿嗣法小师。亲密法属。请僧分头下书。三日后入龛。如亡僧法。入龛时请尊宿一人举灵座(当有法语)。法堂上西间置龛。东间铺设卧床衣架。随身受用之具。法座上挂真。法堂上用素幕白花灯烛供养之物。真前铺道场法事。小师在龛帏之后幕下。具孝服守龛。法堂上安排了。丧主已下礼真讫。然后知事头首孝子大众与丧主相见。丧主已下次第相慰。如有外人吊慰。外知客引到堂上。内知客引于真前。烧香致礼竟。与丧主知事首座相看。却来幕下慰孝小师。然后却来与丧主茶汤。外知客送出。如有致祭。于真前陈设。若不将带读祭文人来。即本院维那书记代读。送葬之仪合备大龛。结饰临时并真亭香亭法事花幡。起龛之日本院随力作一大斋。衬施重于寻常。至时请尊宿一人举龛(当有法语)。孝子并行者围绕龛后。次丧主已下送孝人及本院大众等相继中道而行。官员施主在大众左右并行。尼师宅眷随在末后送葬。若焚化。即请尊宿一人举火(当有法语)。若入塔即请尊宿一人下龛(当有法语)。又请尊宿一人撒土(当有法语)。然十念等如亡僧之礼。本院应散念佛钱。归院请尊宿一人挂真(当有法语)。且就寝堂内安排。丧主已下礼真。相慰而散。知事头首孝子等早暮赴真前烧香。及斋粥二时随众供养。候新住持人入院有日则移入真堂。其入龛举龛下火下龛撒土挂真并有乳药。丧主重有酬谢。院门稍似定叠。如上尊宿。诸人须当特为陈谢。次第商量。请新住持人知事下状申明。诸院长老及僧官保明申上。如所保未允众情。即本院知事赴官申诉。别行定夺。如官中专行及令本院委保。亦须及早行遣。免本院久阙住持之人。
【退院】
如是年老。或有疾病。或因事故。不得顾恋住持。预先打叠方丈衣钵及准备包杖。如常住钱物僧供之类。须与知事结绝文历分明。及堂头公用合行交割。亦具文历拘管。用院印印押通知事知之。别请一人看守方丈并主管物色。在侍者寮安下。如方丈衣钵稍多。未退已前估唱斋僧及支拨钱物入常住。防有侵损互用之过。退院行李唯随身依物道具而已。如行李太多即动人讥笑。或别生谤议。金银匹帛系税及禁榷之物。并不宜带行。亦不得与官员附带书信及庵子。及不得预修退居院。如欲出本州界远去。即预先方便擘划判凭。若诸事已辨。即令侍者或小师一人下退院状。住持人随后避本院前去。或在别寮安下。如退院后诸处为客安下。只宜将带侍者行者各一人。不得太多。恐人家院舍动念。自余精粗随众。不得于预院事及轻议主人。知事头首长短亦不得言及旧日。住持所有劳绩及一切点胸担版之事。如经过所在主人请升座或小参受。与不受临时。如非主人所举及知事大众礼请。不得擅便受人入室。如已退本院。不宜常在左右及旧院安下。人情极不稳顺。宜深戒之。如病患年老不可去。即随意无害。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七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八卷
【龟镜文】
夫两桂垂阴一华现瑞。自尔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僧作务故有直岁。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为众僧主典翰墨故有书状。为众僧守护圣教故有藏主。为众僧迎待檀越故有知客。为众僧召请故有侍者。为众僧看守衣钵故有寮主。为众僧供侍汤药故有堂主。为众僧洗濯故有浴主水头。为众僧御寒故有炭头炉头。为众僧乞丐故有街坊化主。为众僧执劳故有园头磨头庄主。为众僧涤除故有净头。为众僧给侍故有净人。所以行道之缘十分备足。资身之具百色见成。万事无忧。一心为道。世间尊贵。物外优闲。清净无为。众僧为最。回念多人之力。宁不知恩报恩。晨参暮请不舍寸阴所以报长老也。尊卑有序举止安详所以报首座也。外遵法令内守规绳所以报监院也。六和共聚水乳相参所以报维那也。为成道故方受此食所以报典座也。安处僧房护惜什物所以报直岁也。常住之物一毫无犯所以报库头也。手不把笔如救头燃所以报书状也。明窗净案古教照心所以报藏主也。韬光晦迹不事追陪所以报知客也。居必有常请必先到所以报侍者也。一瓶一钵处众如山所以报寮主也。宁心病苦粥药随宜所以报堂主也。轻徐静默不昧水因所以报浴主水头也。缄言拱手退己让人所以报炭头炉头也。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所以报街坊化主也。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所以报园头磨头庄主也。酌水运筹知惭识愧所以报净头也。宽而易从简而易事所以报净人也。是以丛林之下道业惟新。上上之机一生取辨。中流之士长养圣胎。至如未悟心源。时中亦不虚弃。是真僧宝。为世福田。近为末世之津梁。毕证二严之极果。若或丛林不治法轮不转。非长老所以为众也。三业不调四仪不肃。非首座所以率众也。容众之量不宽爱众之心不厚。非监院所以护众也。修行者不安败群者不去。非维那所以悦众也。六味不精三德不给。非典座所以奉众也。寮舍不修什物不备。非直岁所以安众也。畜积常住减克众僧。非库头所以赡众也。书状不工文字灭裂。非书状所以饰众也。几案不严喧烦不息。非藏主所以待众也。憎贫爱富重俗轻僧。非知客所以赞众也。礼貌不恭尊卑失序。非侍者所以命众也。打叠不勤守护不谨。非寮主所以居众也。不闲供侍恼乱病人。非堂主所以恤众也。汤水不足寒暖失宜。非浴主水头所以浣众也。预备不前众人动念。非炉头炭头所以向众也。临财不公宣力不尽。非街坊化主所以供众也。地有遗利人无全功。非园头磨头庄主所以代众也。懒墯并除诸缘不具。非净头所以事众也。禁之不止命之不行。非净人所以顺众也。如其僧众。轻师慢法取性随缘非。所以报长老也。坐卧参差去就乖角。非所以报首座也。意轻王法不顾丛林。非所以报监院也。上下不和斗诤坚固。非所以报维那也。贪婪美膳毁訾粗餐。非所以报典座也。居处受用不思后人。非所以报直岁也。多贪利养不恤常住。非所以报库头也。事持笔砚驰骋文章。非所以报书状也。慢易金文看寻外典。非所以报藏主也。追陪俗士交结贵人。非所以报知客也。遗亡召请久坐僧众。非所以报侍者也。以己妨人慢藏诲盗。非所以报寮主也。多嗔少喜不顺病缘。非所以报堂主也。桶杓作声用水无节。非所以报浴主水头也。身利温暖有妨众人。非所以报炉头炭头也。不念修行安然受供。非所以报街坊化主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非所以报园头磨头庄主也。涕唾墙壁狼藉东司。非所以报净头也。专尚威严宿无善教。非所以报净人也。盖以旋风千匝尚有不周。但知舍短从长共辨出家之事。所冀师子窟中尽成师子。旃檀林下纯是旃檀。令斯后五百年再睹灵山之会。然则法门兴废系在僧徒。僧是敬田。所应奉重。僧重则法重。僧轻则法轻。内护既严。外护必谨。设使粥饭主人。一期主化丛林。执士偶尔当权。常宜敬待同袍。不得妄自尊大。若也贡高我慢。私事公酬。万事无常岂能长保。一朝归众何面相看。因果无差恐难回避。僧为佛子应供无殊。天上人间咸所恭敬。二时粥饭理合精丰。四事供须无令阙少。世尊二千年遗荫盖覆儿孙。白毫光一分功德受用不尽。但知奉众不可忧贫。僧无凡圣通会十方。既曰招提悉皆有分。岂可妄生分别轻厌。客僧旦过寮三朝权住。尽礼供承。僧堂前暂尔求斋。等心供养。俗客尚犹照管。僧家忍不逢迎。若无有限之心。自有无穷之福。僧门和合。上下同心。互有短长。递相盖覆。家中丑恶莫使外闻。虽然于事无伤。毕竟减人瞻仰。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非外道天魔所能庆也。若欲道风不坠佛日常明。壮祖域之光辉。补皇朝之圣化。愿以斯文为龟镜焉。
【坐禅仪】
尽学般若菩萨。先当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尔。乃放舍诸像。休息万事。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不多不少。调其睡眠不节不恣。欲坐禅时。于闲静处厚敷坐物。宽系衣带。令威仪齐整。然后结跏趺坐。先以右足安左[月*坒]上。左足安右[月*坒]上。或半跏趺坐亦可。但以左足压右足而已。次以右手安左手上。左掌安右掌上。以两手大拇指面相拄。徐徐举身前欠。复左右摇振。乃正身端坐。不得左倾右侧前躬后仰。令腰脊头项骨节相拄状如浮屠。又不得耸身太过。令人气急不安。要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拄上腭唇齿相著。目须微开免致昏睡。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有习定高僧坐常开目。向法云圆通禅师亦诃人闭目坐禅。以谓黑山鬼窟。盖有深旨。达者知焉。身相既定。气息既调。然后宽放脐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此坐禅之要术也。窃谓坐禅乃安乐法门。而人多致疾者。盖不善用心故也。若善得此意。则自然四大轻安。精神爽利。正念分明。法味资神。寂然清乐。若已有发明者。可谓如龙得水。似虎奔山。若未有发明者。亦乃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但辨肯心必不相赚。然而道高魔盛。逆顺万端。但能正念。现前一切不能留碍。如楞严经.天台止观.圭峰修证仪具明魔事。预备不虞者不可不知也。若欲出定。徐徐动身安详而起。不得卒暴。出定之后一切时中常作方便护持定力。如护婴儿。即定力易成矣。夫禅定一门最为急务。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所以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定水澄清心珠自现。故圆觉经云。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法华经云。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是知超凡越圣必假静缘。坐脱立亡须凭定力。一生取辨。尚恐[馬*差]驼。况乃迁延。将何敌业。故古人云。若无定力。甘伏死门。掩目空归。宛然流浪。幸诸禅友三复斯文。自利利佗同成正觉。
【自警文】
神心洞照。圣默为宗。既启三缄。宜遵四实。事关圣说。理合金文。方能辅翼教乘。光扬祖道。利他自利。功不浪施。若乃窃议朝廷政事。私评郡县官寮。讲国土之丰凶。论风俗之美恶。以至工商细务。市井闲谈。边鄙兵戈。中原寇贼。文章伎艺。衣食货财。自恃己长。隐佗好事。揄扬显过。指摘微瑕。既乖福业。无益道心。如此游言。并伤实德。坐销信施。仰愧龙天。罪始滥觞。祸终灭顶。何也。众生苦火。四面俱焚。岂可安然。坐谈无义。
【一百二十问】
敬佛法僧否 求善知识否 发悟菩提(心否) 信入佛位否 古今情尽否 安住不退否 壁立千仞否 斋戒明白否 身心闲静否 常好坐禅否 绝默澄清否 一念万年否 对境不动否 般若现前否 言语道断否 心行处灭否 见色便见(心否) 闻声(便见)性否 达磨面壁否 龙牙隐身否 千手千眼否 (古佛与露柱相)交否 至道无难否 似地擎山否 迷逢达磨否 庵(内人不见庵外事否) (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否 师子奋迅否 慈悲开示否 护法亡躯否 古教照心否 三观澄神否 游戏三昧否 普门示现否 深穷六相否 洞照十玄否 融(六位)圆因否 即(十身)果海否 会信(首丈)殊否 (入位)后普贤否 威仪详定否 语言端审否 心口相应否 (不自)赞毁他否 能(退己)让人否 能(知人)功德否 不说(人罪)过否 不恶难问否 不好戏笑否 常乐默然否 不欺暗室否 处众如山否 常行谦下否 和合无诤否 立事得中否 乐闻善言否 不恶直言否 安受苦忍否 能忍恶骂否 能降喜心否 不追陪(人事)否 不懒堕(焚修)否 不侵损(常住)否 不(互用)财物否 不蓄(金银财宝)否 不藏(书画器玩)否 不从(人乞)贷否 知不蚕(而衣)否 知不耕(而食)否 知不战(而安)否 受用知足否 能节饮食否 行施不倦否 受施不贪否 衣钵无余否 不为利(说法)否 不求人(爱敬)否 不贪利(弟子)否 不希求(名誉)否 不近王臣否 不恃(作形)势否 不干预(公家)否 谨畏王法否 不占相(吉凶)否 不亲厚(女人)否 不妒贤能否 不嫉他胜否 不轻贫贱否 护人意根否 不恼害(有情)否 常行放生否 常念护生否 敬老慈幼否 安养疾病否 悯念牢狱否 能惠饥寒否 远悲收战否 等亲华夷否 报(王臣统治)恩否 答父母(生育恩否) 酬师友(训导)否 念檀越(供给恩否) 怀亲知(赞助恩否) 顾给侍(勤劳恩否) 思龙天(荷护恩否) 知兵将(守御恩否) 恤诸天(衰恼)否 悯人间(八苦)否 伤修罗(斗战)否 悼鬼趣(幽愁)否 哀旁生(痴暗)否 痛地狱(悲酸)否 怨亲平等否 普敬如佛否 普爱如(父母)否 誓度无余否 三时点捡否 一生事辨否 得人自在否 证大涅槃否
【诫沙弥】
未披剃前。准备五条(正合披五条缦衣)裙衫鐼子鞋靸。先受五戒。次受十戒。切不得著七条九条及用头钵。坐卧僧床与大僧杂处。如礼见大僧。应称某是沙弥。恣烦大僧答拜。既受沙弥戒法。应须忆念遵行。若犯沙弥戒。即不得六僧戒。常应精勤礼念。志求大戒。及读诵沙弥戒经。
书填状式。某院童行姓某右某。年若干。本贯某州某县某乡人事或郭下人事。昨于某年某月某日到院出家(有父母即云父母送到出家)。礼住持僧某为师。今买到(如客处买到即称买到客人某甲名下)某处某字号空名度牒一道。欲乞书填为僧。并无诸般违碍。请申状云云。年月日具。前位姓某状。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八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九卷
【沙弥受戒文】
行者初请得度牒。以箱复托呈本师并知事头首。各礼谢三拜。选日剃度。维那司请受戒一人。引请阇梨一人。作梵阇梨一人。隔宿剃头。但顶心留方寸许。至日僧堂或法堂上安排。设戒师高座。前铺毡席。香案上用手炉净瓶戒文并界方二条。又相对戒师设作梵阇梨座并磬一口。如在法堂上即别安圣像香花供养卓子二只。箱复二面。一安袈裟。一安裙衫。在圣僧或圣像前列之。堂下安排拜席。一领事辨集众(若用法事迎引。从童行堂至土地堂。及大殿。然后入僧堂内剃头。行者诸处各礼三拜)。剃头行者即从僧堂前只候大众集定。戒师二阇梨于圣像前大展三拜讫。戒师作梵。阇梨就座。乃入法事。
引请阇梨(于戒师前大展坐具三拜。胡跪合掌)。
戒师(问)引请(答)。
僧集否(已集)。和合否(和合)。僧今和合何所作为(为当院行者某甲剃头受戒)。可尔。
引请阇梨(收坐具起。引行者入堂)。
行者(于圣僧前礼三拜。闻磬声礼。闻磬声起。又礼戒师三拜。胡跪合掌)。
引请阇梨(亦展坐具。胡跪合掌)。
作梵阇梨(作优波离梵。如不能。即作云何梵)。云何于此经。究竟到
彼岸。愿佛开微密(咒香)。广为众生说。为剃头受戒者说。
戒师(闻梵声秉炉至微密处咒香。并薰显戒文云)。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十方无量法。无量僧。见闻普薰证寂灭。一切众生亦如是。戒师(梵终叠云)为剃头受戒者说。即将今晨开启剃头受戒功德。回向皇帝万岁。臣统千秋。天下太平。法轮常转。龙天土地增益威光。护法护人无诸难事。十方施主福寿庄严。合道场人身心安乐。师长父母道业超隆。剃头沙弥修行无障。三涂八难咸脱苦轮。九有四生俱登觉岸。仰凭尊众念清净法身(云云至)摩诃般若波罗蜜。
引请阇梨(秉炉云。请师言句。汝合自陈。汝若不能。随我声道。至某甲处称名)。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我作剃头受戒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剃头受戒。慈愍故(三说。第三叠慈愍故三遍)。
行者(第一第二第三各小礼三拜。又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每呼善男子即当应喏)。心源湛寂。法海渊深。迷之者永劫沉沦。悟之者当处解脱。欲专妙道无越出家放旷。喻如虚空清净。同于皎月。修行缘具。道果非遥。始从克念之功。毕证无为之地。所以大觉世尊舍金轮之宝位。子夜逾城。脱珍御之龙衣。青山断发。容鹊巢于顶上。挂蛛网于眉间。修寂灭而澄真常。断尘劳而成正觉。三世诸佛不说在家成道。六代祖师阿谁行染度人。所以佛佛授手祖祖相传。不染世缘方成法器。故得天魔拱手外道归心。上酬四重之恩。上济群生之苦。所以云。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舍。弃恩入无为。直是报恩者。出家之后。礼越常情。不拜君王。不拜父母。汝今可离此座想念国王水土之恩。父母生成之德。专精拜辞。后不拜也。
引请阇梨(收坐具起。引行者同问讯出堂)。
行者(于堂下拜辞国王父母。舍俗服著裙衫讫。引请阇梨引于圣像前礼三拜。就戒师座下礼一拜。近前胡跪合掌)。
戒师(诵偈。执瓶水灌顶。并剃发少计。傍僧同诵)。
善哉大丈夫 能了世无常 弃俗趣泥冱 希有难思议
(三说。沙弥退身礼三拜)。
引请阇梨(引行者于本师座前礼一拜。近前胡跪合掌)。
本师执刀云。最后一结。谓之周罗。唯佛一人。乃能断之。我今为汝。除去顶发。汝今许否。答曰可尔。本师云。仰大众同声诵落发偈。
毁形守志节 割爱辞所亲 出家弘圣道 誓度一切人
(三说。退身礼一拜。复于师前胡跪合掌)。
本师持袈裟诵偈云。
大哉解脱服 无相福田衣 披奉如来戒 广度诸众生
沙弥披袈裟讫(礼本师三拜。礼圣像三拜。礼戒师三拜。胡跪合掌)。
引请阇梨(亦展坐具。胡跪合掌)。
善男子。法如大海。渐入渐深。汝既出家。当先受三归五戒。方得事近大僧。次受沙弥十戒。乃可同僧利养。事在专诚。不宜慢易。我今为汝召请三宝证明佛事([兼以]至十戒竟)。
奉请无边佛宝海藏金文。十地三贤五果四向。同垂感降。共作证明(三说)。
善男子欲求归戒。先当忏涤愆瑕。如人浣衣然后加色。汝今至诚随我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 皆因无始贪嗔痴 从身口意之所生 一切我今皆忏悔
善男子。汝既净治身口意业。次应归依佛法僧宝。
归依佛 归依法 归依僧 归依佛两足尊 归依法离欲尊 归依僧众中尊 归依佛竟 归依法竟 归依僧竟
如来至尊等正觉。是我道师。我今归依。从今已去称佛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慈愍故(三说。第三叠慈愍故三遍)。
沙弥(第一第二第三各小礼一拜。一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汝既舍邪归正。戒已周圆。若欲识相护持。应受五戒。
尽形受
不杀生 不偷盗 不淫欲 不妄语 不饮酒
是五戒相。汝能持否。(答云)能持。
上来五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三问三答)是事如是持。
沙弥(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五戒为入法之初因。出三涂之元首。次受沙弥十戒。即形备法仪。此称勤策。依师而住。受利同僧。是为应法沙弥应当顶受。
尽形受
不杀生 不花髻璎珞香油涂身 不偷盗 不歌舞作唱故往观听 不淫欲 不坐卧高广大床 不妄语 不非时食 不饮酒 不捉金银钱宝
已上十事是沙弥戒。汝能持否。(答云)能持。
上来十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三问三答)是事如是持。
沙弥(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汝今受戒之后。当须顶戴奉持。不得违犯所持戒律。供养三宝。勤种福田。于和尚阿阇梨一如法教。于上中下座心常恭敬。精进行道报父母恩。衣取布素不以文彩。食取支命不得嗜味。花香脂粉无以近身。好声邪色一无视听。徐言持正勿宣人短。傥有争者两说和合。男女有别。草木无伤。非贤不友非圣不宗。法服应器常与人俱。非时不食非法不言。精勤思义温故知新。坐则禅思起则讽诵。闭三恶道开涅槃门。于比丘法中增长正业。菩提心而不退。般若智以长明。普度众生祈成正觉。用心如此真佛弟子。
作梵阇梨(作神仙梵云)。神仙五通人。作者于咒术。为彼惭愧者。摄诸不惭愧。如来立禁戒。半月半月说。已说戒利益。稽首礼诸佛。
戒师(闻梵声秉炉至梵终回向云)。上来剃头受戒。先用回向堂头和尚。常为苦海津梁。执事高人。永作法门梁栋。合堂清众同乘般若之舟。剃头沙弥速至菩提之岸。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为如上缘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尊菩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作梵阇梨鸣磬云。处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著水。心清净。超于彼。稽首礼无上尊。
归依佛得菩提道心常不退。
归依法萨般若得大总持门。
归依僧息诤论同入和合海。
上来剃头受戒功德。无限殊胜良因。散周沙界。和南圣众。
引请阇梨(闻处世界收坐具起。令沙弥礼拜)。
沙弥(大礼戒师三拜。次礼圣僧三拜。问讯出堂门外立)。
戒师二阇梨于圣僧前大展三拜出堂外立。僧堂前鸣小钟子三下。大众下堂。各具威仪于法堂上礼贺住持人(如法堂上剃头。即于[穴/侵]堂内礼贺)。
戒师二阇梨(一展云。人差受戒不敢告辞。人事荒疏久淹尊重。下情无任皇恐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仍又触礼三拜)。住持人(云沙弥披剃有烦道用。即容诣寮陈谢)。知事礼贺(一展云。法门有幸。神足披缁。下情无任喜跃之至。又一展叙时暄。又礼三拜)。住持人(云沙弥披剃有烦荷觉。即容诣寮陈谢)。大众礼贺(资词同知事)。住持人(云此者沙弥受戒有烦证明。即容诣寮陈谢)。侍者小师礼贺(大展三拜云。沙弥得度。举众同欢。仰对尊慈。倍深喜跃。又三礼。叙时暄又礼三礼也)。知事大众归寮。各具香火排立只候。是时大众才退。沙弥礼三礼(云叨圆顶相。幸挂田衣。遂脱尘牢。永抛爱网。下情无任感激之至。三礼。叙寒暄又礼三拜。住持人巡寮过乃。礼知事头首戒师阇梨并诸法眷)。
○谢大戒词(万岁天宁之节。特启霜台。三翻羯磨既圆。已登戒品。此盖某人宿承佛记。誓度群迷。唯将系草之心。上答浮囊之赐。下想无任感激之至)。
【训童行】
童行初来投院。师主审问根源。若具正因方可容纳。如其意图衣食。规避徭役。因事遁窜。及父母不允者。并不可留。
○投院状式。投院童行姓某名某。年若干。本贯某州某县某乡某里人事(或是郭下人事)。在身并无雕青刑宪及诸般违碍。今为生死事大久慕空门。蒙父母情允。许舍入本院出家为童行(如无父母。即云今欲投院出家为童行)。伏乞堂头和尚慈悲容纳。谨状。年月日具。前位某押状送。如有父母。即连状书名。住持人押状付知事。新到童行于库司参礼讫。将行李入童行堂。参礼堂主讫。堂主挂搭并指床位。至晚参。大众行者巡堂立定。堂主将新到礼参头已下三礼或六礼。不答礼巡堂一匝下位立。今具规矩如后。
○夫道不孤运。引之由人。欲成清净丛林。不可遗于细行。而况布金地上选佛场中既预出家。宜深庆幸。今兹教示略举三章。若善依行方为佛子。
立身第一。近事大僧当持五戒。一不杀生(有命之属不得而杀)。二不偷盗(不与而取皆为盗也)。三不淫欲(远离淫欲如避火坑)。四不妄语(出家之人诚信为本)。五不饮酒食肉(宁舍身命无犯此戒)。除斋粥外并不得杂食(所谓果子并菜粥饮饼饭并不应食)。非常住差使不得出门。非大缘事不得请假。又参禅问道者收摄身心。不得散乱。念经求度者温习经业。不得懒堕。又常念修行报答王臣荷戴之恩。施主供给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导之恩。又常思惟父母亡殁者恐入恶道。应以修行济拔。父母见在者劝令归依三宝发菩提心。又著衣吃饭常知来处。若不修行何门报答。又行者上衣直裰为正。自余俗服非出家衣也。鞋须白色不得紫皂。须系腰条不用勒巾答膊。又衣服常须净洁整齐。直裰下不得露裤口。冬夏当打脚絣。又听参行益及赴茶汤须具鞋袜。行须敛手坐必端身。不得倚靠不得掉臂。及不得把臂同行。又诸处逢师僧当敛身避路问讯令过。见官员施主同行。先当问讯僧家。次当只揖官员施主。既出家持戒著真田衣直裰。并不得跪拜俗家。虽见父母只得只揖。又不净之手不得捉经卷拈掇护净之物(香炉花瓶众僧受用饮食之器)。又粥饭二时各念心经三卷。报答十方施主供给。僧行劳形丧命。人畜微虫端心授食。不得说话。每日晚参于佛殿前礼佛。并须专心唱礼。不得心缘他事口和音声。如常住作务罢。参禅者屏处宴坐。念经者上案诵习。不得相聚戏笑。又说非义之言。若相骂相打种种违诤并非出家之人切。宜禁戒。晚参后无事。不可过堂西并堂头库下行者寮作务处所及于屏处闲话。有智之人递相警察。凡为行者须是立身孤洁作事明白。不得事涉嫌疑点污清众。
陪众第二。既已出家参陪清众。常念柔和善顺。不得我慢贡高。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徐言持正勿宣人短。傥有诤者两相和合。但以慈心相向。不得恶语伤人。若也欺凌同列走扇是非。如此出家全无利益。他人财物不得擅使。别人衣被不得自移。不得床上立地著衣。不得背圣僧上床。若揭门帘常垂后手。不得敲磕作声。堂中不得露头衩衣。打静已后未开静已前。除常住事不得于堂内及近童行堂说话。堂中不得书写毁画破坏墙壁。不得悬挂书画图慎及榜贴闲杂文字。脚头不得安经案。床头不得置枕屏。旧衣鞋袜安置床下。衣单枕被常令整齐。堂中寻常不得高声说话喧乱大众。常须蹑足轻行。非自己衣单下不得坐卧闲话。参头堂主常切提举。亦仰邻床呵责禁止。炉中不得拨火及敲火箸作声。炉中不得久坐有妨众人。打版茶汤并须齐赴。看经寮舍令打叠净洁。不得说话。浴室内不得裸形及不得高声语笑。不得床上立地著衣及床上立地梳头。堂主常管打静闲静。行者闻开静便起。不得耽著睡眠。若授利养钱物。不得隐匿。当白入众抽分一。
作务第三。闻普请版须管及早齐赴。上案处不得说话。恐唾堕落众僧食内获罪不小。普请处不得高声说话何况喧闹叫笑。常须静默。令俗人生善。欲行益时先挽起衣袖洗手令净。僧堂前不得说话。不得倚靠斜立。不得撒手无礼轻放。家事不得作声。入僧室不得急行大步。应当安详。次第行益。须看众僧各人所要多少。临时斟酌。不得垂手提盐醋桶子。行益处如嚏喷咳嗽。当须背身。若舁桶者敛闲手当胸。不得垂臂。堂头库下诸寮舍供过行者。常切小心护惜常住财物家事犹如眼睛。及尽心扶持。不得令住持知事众僧动念。如当次普请作务。画时各归供过处所厨中局次。行者各尽己长。辨集僧事。常令饮食及锅灶家事犹先和会。不得临时争竞。各宜道心供众。勿惮勤苦。今虽小劳。后获大利。诸殿堂行者当管洒扫净洁香花供养。切在整齐。或遇风起。诸殿堂不得点灯。每日下供养当礼拜发愿。愿四恩三有土地龙天法界众生同圆种智。打钟行者不得失时。常令洒扫并斋时烧香礼拜。愿闻钟声皆得解脱。门子行者捡寮出入僧行。无故上街及频请假出入者。常切照管。谨慎火烛火头上火。常知紧慢。不得与局次行者相违。堂头库下茶头行者。常宜照管火烛及点捡茶汤。园头行者常令勤劳同心供给大众。不得懒倦辞避。及守护行者凡所作务皆听园头支拨。不得误事。诸庄行者所托非轻。第一清廉不侵常住。第二了事不惹官方。第三善巧调和行者庄客。与庄舍和睦不令斗争。第四知时耕田下种各务合宜。第五慈心照管头口勿令羸瘦。及不得令使牛人乱有鞭打。第六护戒钤束行者不作非违之事。防关庄客不偷常住钱谷。第七精勤常诣地头照管地界及诸色田苗。第八明本不为供勤三宝则是劳而无切。车头行者常须照管头口充肥及不少欠斛斗。在外止宿之处看守草料惜护行止。不得饮酒食肉及作非违之事。参头堂主常务公心。统众不得挟私。众人有过须当举白。大则覆知事住持人行遣。小则报典座罚钱入众。行者等若参头支拨。不得违背稍有稽迟。
右前件规矩并是出家细行。如能委曲推行。便为得度之本也。佗时若获披剃。高僧轨范一切见成。却以此法教示初机。自然令法久住。如知而故犯。犯而不悔。非惟辜负四恩虚沾信施。龙天土地皆所不容。业果三涂何所逃避。既是出家之辈。自当因果分明。时中不昧正因。便是成佛有分。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九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十卷
【劝檀信】
在家菩萨先当事佛。务极严谨。永断荤酒。坚守斋法。于诸欲染誓不拟犯。亲近知识发明己见。随其悟入如理修行。若初心之士。未能顿除荤酒。且食早素。一月之间已能减半。久习淳熟自能永断长斋。及欲障厚者。先且奉行五戒。然后进登菩萨清净大戒。若未能亲近知识者。但应读诵大乘助发正见。若未悟摩诃般若者。但依佛语修行。时中亦不虚弃。学般若菩萨。应当勤发愿云。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愿身心安乐。进道无魔。般若光中念念之间。常以般若发悟一切众生。普愿一切众生顿悟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同成无上正遍知觉。
【斋僧仪】
斋僧之法以敬为宗。但依僧次延迎。不得妄生轻重。凡夫肉眼谁辨圣贤。误起轻心定招薄福。或有亲临梵刹就设斋筵。此人来世之中必感自然之报。然而清净福田理应专一。不宜多招宾客杂乱正因。设携亲友随喜胜缘。但可饮食均平请各随众。不可容居高位倍享精丰。僧在下流随缘澹薄。设斋之日亦应慎护三业。不得饮酒食肉。若能如此。福德无量。
【百丈规绳颂】
按百丈大智禅师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已来多居律寺。虽则别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轨度。故常尔介怀。乃曰。祖宗之道欲诞布化。冀其将来永不泯者。岂当与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耶(旧梵语阿含。新云阿笈摩。即小乘教也)。或曰瑜伽论.璎珞经.大乘戒律何不依随耶。师曰。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于是创意。别立禅居。
昔时居律寺 别院启禅门 大智禅师后 方知祖道尊
凡具道眼有可遵之德者。号曰长老。如西域道高腊长。呼须菩提等之谓也。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
道德兼隆者 方能嗣祖宗 须菩提雅号 无垢称家风
不立佛殿。唯构法堂者。表佛祖亲受。当代为尊也。
入门无佛殿 升座有虚堂 即此传心印 当知是法王
所裒学众无多少。二无高下。尽入僧堂中。依夏次安排。设长连床椸架挂搭道具。
学徒无众寡 高下入僧堂 道具安椸架 周围设广床
卧必斜枕床唇。右胁吉祥睡者。以其坐禅既久。略偃息而已。具四威仪也。
斜枕床唇卧 安祥右胁眠 暂时调四大 敷坐复安禅
除入室请益。任学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准。
入室参玄理 抠衣请益时 任他勤与怠 上下勿常仪
其阖院大众朝参夕聚。长老上堂升座。主事徒众雁立侧聆。宾主问酬激扬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
夕聚晨参处 师徒集会时 升堂须雁立 侧耳听玄微
斋粥随宜。二时均平。其节俭者表法食双运也。行普请法者上下均力也。置十务谓之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令各司其局也(主饭者自为饭头。主菜者自为菜领。余皆仿此)。
法食宜双运 精粗且过时 诸头分局务 普请贵匀齐
或有假号窃形。混于清众。并别致喧挠之事。即堂司维那捡举。抽下本位挂搭。摈令出院者。贵安清众也。
不信天真佛 来为假比丘 即时抽挂搭 去矣莫回头
或有所犯。即须集众以拄杖杖之。焚烧道具。逐从偏门而出者。示耻辱也。
犯重焚衣钵 应当集众人 山藤聊示耻 驱摈出偏门
详此条制有四种益。一不污清众生恭信心故。三业不善不可共住。准律合用梵坛治之。当驱出院。清众既安。恭信生矣。二不毁僧形徇佛制故。随宜惩罚得留法服。后必悔之。三不扰公门省狱讼故。四不泄于外护纲宗故。四来同居凡圣孰辨。且如来应世尚有六群之党。况今像末岂得全无。向见有辈但见一僧有过便雷同讥诮。殊不知以轻众慢法。其损甚大。今禅门若无妨害者。宜依百丈丛林格式量事区分。虽立法防奸未为贤士。然宁可有法而无犯。不可有犯而无教。推百丈禅师护法之益。其为大矣。
摈逐成何益 安禅不毁僧 公门无狱讼 祖席播嘉声
今禅门别行。由百丈之始。略叙大要。遍示后来。学者贵不忘其本也。诸方自古共遵。所济众务急。救弊之要者。凡三十件。用示方来。切在详禀。确志维卫。永成轨范。俾丑迹秽声无流外听。不唯叔世禅林之光茂。亦乃护法之一端耳。其事件名数条牒如左。
百丈存纲领 诸方酌古今 始终三十事 一一护丛林
一堂司凡挂搭僧人。须依六念上戒腊资次安挂。或寺门主执及化导回。只可移上三五位。如经坐次已高不可更移。或监收及小头首不用移改。或诸方僧或辅弼丛席道德名望者。先挂搭毕。后白住持人。高低移上切在临时。
安僧排戒腊 执事略推移 小小诸头首 还应似旧时 辅弼丛林者 名高道德高 到时先挂搭 方禀住持人
一参时巡堂。须依挂搭次第入堂。及晚参巡堂罢。各归寮舍问讯后却来展单。
晚参逢念诵 寮舍暂须还 问讯并汤罢 回来却展单
一新到三日内且于堂中候赴茶汤未。可便归寮舍。及粥后偃息。须当早起。免见堂中寻请借问。喧动清众。
初来三日内 只候赴茶汤 粥后宜先起 时中且在堂
一新到山门时特为点茶。其礼至重。凡接送盏橐切在恭谨。只揖上下不可慢易有失礼仪。
山门如特为 礼意重于山 趁赴依时节 身心莫等闲
一请假游山只可半月。或过限者须呈祠部再守堂仪。如违。则准院施行。
请假游山者 还将半月期 过时重挂搭 依旧守堂仪
一新到挂搭后或起他游。须候十五日堂仪满。仍白堂司方可前去。贵消落床历。
堂仪经半月 起必报堂司 所贵消床历 如今去不辞
一遇开启圣节道场。或欲起离云游。须□一□上殿看经方可前去。无自轻易。
福田衣下客 自古免征徭 不是因祈祷 何缘等圣朝 丛林逢圣节 轮次预看经 事讫方前去 酬恩勿自轻
二时斋粥须依挂搭资次坐。不得过越高位。仍须候长版鸣方可下钵。食时不得匙箸刮钵作声。动其无福鬼神生饥渴想。罪不可量。切宜低细。
巡堂依挂搭 粥饭亦如之 鵽雕猕猴象 犹能识礼仪 下钵依时节 安排应上肩 寅时长版后 三下午斋前 粥饭宜低细 无令钵有声 鬼神生热恼 自损亦非轻
一挂搭后卧具衣服常须齐整。非己单席不得擅意自移几开单。切须低细。亦不得于床上立地拽揲被服。及不得背面上床。
自己衣单下 寻常要整齐 他人安被处 不得擅迁移 欲上长连榻 常应面圣僧 展单心欲细 开被手宜轻 后夜闻开静 方容叠寝衣 莫于床上立 礼度太乖违
一卧袈裟不得推搭版头及圣僧龛所。只得揲以净巾衬盖。安于枕前。次安上衫等衣。
佛制离衣宿 安排向枕前 版头并[木*案]上 疑误涉瓜田 莫卸裙衫睡 堂中免衩衣 先贤令解带 权且为初机
一粥前并放参后不得开函柜。及堂中不得聚头说话。不得坐靠版头。如出三门外游处及炉中向火。不得高声语笑及拨火等。或遇下帐帘。须当候钟鸣。须至整齐。
放参同下帐 钟动各垂帘 及早开函柜 当知避众嫌 堂下勤宴坐 廓下少闲游 第一宜深戒 全身靠版头 经行由静默 况复在围炉 拨火并闲话 知君行业粗
一后夜及版钟未鸣。或先起。切须低声。揭帘出入不得拖拽鞋靸。及洗面处不得高声涕唾敲磕桶杓。惊动清众。
涕唾拖鞋履 清宵必共嫌 轻轻拈桶杓 款款放门帘
一挂牌接官须至齐赴。贵令整肃。生外护心。
尊官临梵刹 迎送动禅林 去就应齐整 令生外护心
一凡普请处。著五条衣。阖寮齐赴。除寮主外。及至普请处。不得聚头说话。
普请除寮主 应当挂五条 作时须静默 不得闹嘈嘈
一诸寮舍命寮主者。须挂搭前后轮次主执一月日。贵上下均齐。彼此承奉。不得杂乱。免有横讥。
若命寮中主 须依挂搭推 不唯消谤议 所贵在均齐
一尊殿上只可焚香瞻礼。不可倚靠栏楯聚头语笑。或披作衣时不得上殿而过。免有轻触圣像。
殿塔焚修地 龙神暗护持 凭栏并语笑 损福定无疑 梵语安他会 经言作务衣 若从尊殿过 崇奉礼还亏
一诸寮舍只得寮主及寮中上座一人寮内睡卧。如堂司请人睡。不在此限。
伴寮唯首座 此外听堂司 大众衣盂地 闲人总不宜
一堂中及寮内去失衣物等。须具衣物色数时节处所闻白主首。验认有无虚实。如情理重者白堂司集众搜堂及寮。犯者公行。妄者弃众。
众中如去失 色件要分明 物重须搜捡 情轻事可评
一浴时闻鼓声须得早赴。迟则有妨。行者澡洗。第一通鼓第二通鼓众僧入浴。第三通鼓山门主执者浴。煞鼓行者浴。无令混杂。浴室内须用浴巾盖体。各避众眼。
两会堂僧浴 三通执事来 净人闻煞鼓 次第勿相乖 浴久妨清众 来迟碍净人 裙衫须盖体 语笑莫纷纷
一诸寮舍不得高声读诵经典并闲杂文字。自己案分禅策文字常盖齐整。或把针剃头剪纸合药或晒鞋靸。触衣浴具皆于屋后僻处。仍逐时打叠。免有狼藉众人处所。
几案宜潇洒 看常贵悄然 慎言如不语 处众似居山 把针并合药 剪纸剃头时 作务喧清众 寮中总不宜 [日*煞]鞋安浴具 乃至触衣裳 僻处并寮后 收时要审详
一圣众内或有盗窃酒色及斗诤污众喧乱不律等事。皆集众弃逐出院。不从即闻公。
盗财并斗诤 酒色污僧伦 速遣离清众 容留即败群
一头首等不安。轻可只于寮中将息三日。如病重者当白维那。移入延寿寮。
疾病经三日 须归延寿堂 丛林知事者 到此勿彷徨
一堂内清众如不充主首掌握山门。但随众作务。斋粥参请外。当自省己。各守分业。积德隆道。用光丛席。不可已外干管院务。擅自更张生事。走扇是非。有挠清众无令安静。违者即准院令。
三条椽下客 自了一身休 幸有僧知事 何须强出头
一堂中凡坐时不得临床前。须敛衣服近后稳坐。离床唇五寸。贵无参差。发瞻敬意。
莫据床唇坐 衣裳直下垂 应留展钵地 前后勿参差
一送亡僧不可语笑作乐。宜怀追惨。恐他道业未明虚生浪死。各自省究。或估唱衣物之时。本与清众结缘共破悭贪。切不可轻唱贵卖剥削余直。非为十方义聚。收唱衣钱除支使外。均俵清众看经。或暂到见送及唱衣。三分得一分。或施主看经钱亦准此。
送死宜追惨 防伊道未成 遗财津送外 分俵为看经 为破悭贪业 僧亡必唱衣 标心图世利 不是出家儿 见估亡僧物 三分得一分 看经如后到 折利亦同论
一首座凡早晚坐堂并早参及二时斋粥须至。先赴堂。或圣众参差不合宜事。粥前大众集当。须告白劝勉。贵得整齐。
首座为标准 朝晡合坐堂 早参并粥饭 先到是寻常 欲白堂中事 寅朝众集时 一言如当理 何必在繁辞
一知事职局临事须以至公。各守法度。力荷丛席。至于内外事迹或未深通晓。须当上下通议。早晚参及动众所如急干并须齐赴。贵率于众。凡行者人工有过。但晚参库堂内指约戒励。或遇官客斋粥。二时不得行遣。虑动众念。
职事宜通晓 公清务保任 赤心弘大众 竭力荷丛林 事有疑难处 商量勿异心 相和如水乳 握土变黄金 库堂惩有罪 须是晚参时 粥饭并官客 闻之必皱眉
一主首分司列局。主执山门大小事务。各有自来规式条目。当修本局务成事业。不可局外生事。贵当安静。无至乱伦。
丛林分主首 各自有司存 守己都无事 侵权即乱伦
一五日一参。三八日晚参。奉为四恩三有念诵。每月六为准。
念诵逢三八 升堂五日期 昔贤垂懿范 后代莫相违
一住持人每遇月旦须巡寮舍。安存清众。询及寮中或有欠阙动用等。及时应副。凡二时斋粥。住持人赴堂。两通鼓声堂前钟鸣入堂。如声绝入堂。即当首座捡举。或动众普请及送亡僧估唱衣物等。并须躬赴。如违尽当捡举。仍无宦客乃无疾病。须当赴堂。不得别置粥食。山门知事亦皆准此。
自古巡寮法 安存众比丘 有无应借问 应副莫迟留 两会厨前鼓 来时莫太迟 堂前钟响处 便是入堂时 唱衣并普请 粥饭送亡僧 第一宜亲赴 丛林事不轻 住持并执事 粥饭勿乖常 无病无官客 应须总赴堂
前件规矩。先德垂范。十方清众。宜各遵行。
越州比丘 善祥 同集
温州比丘 法贵 校勘
真定比丘 法深 管勾
文林郎宁国军节度推官 吴时 校勘
朝奉大夫权知邵武军管劝农公事 周玭 再校正
朝请大夫新知郴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借紫金鱼袋 虞翔 刊行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十卷(终)
新添滤水法(并颂)
菩萨戒经十八种物中滤水囊第九。常随其身。如鸟二翼。 颂曰。
头陀结夏游方日 滤水囊皆不可离 恰似飞禽生两翼 东西南北自相随
大集经云。畜生身细。犹如微尘十分之一。大者百万由延。故知滤水是大慈悲乃成佛之因也。 颂曰。
十分去微虫取一 教中将喻水虫身 殷勤滤水存悲济 便是将来成佛因
菩萨多论云。舍利弗以净天眼见水中空中虫。如水边沙器中粟无处不有。遂断食。佛言。肉眼所见。滤罗所得。义净三藏放生仪云。滤食水之人。来世当生净土。 颂曰。
器中粟米水边沙 空水微尘量不差 滤水若能依圣制 宝莲金地乐无涯
鼻柰耶律说二比丘欲向佛所。一人不饮虫水。渴死生天。见佛得道。 颂曰。
比丘来见法中王 忘却将行滤水囊 宁死不亏虫水戒 刹那成道澄真常
一比丘饮水后至佛所。佛问其故。已脱忧多罗。僧示黄金身。云。汝痴人。用观是四大身为幼成臭处。其见法者。即见我身。 颂曰。
饮水伤虫行业疏 可怜同伴不同涂 虽然得到祇园会 只见黄金丈六躯
宣律师云。滤水袋物虽轻小。所为极大。出家慈济厥意在此。今上品高行尚饮用虫水。况诸不肖。为可言哉。 颂曰。
滤罗虽小事非轻 的的真慈护有情 大觉世尊明有敕 上流何故不遵行
义净三藏寄归传云。西方用上白氎。冬夏宜将密绢或以米搡或可微煮。又六月七月其虫更细不同余时。生绢十重。虫亦直过。乐护生者。理应念取致练作袋。滤之方尽。 颂曰。
细氎作囊长一肘 西天滤水旧家风 此方致练方如法 薄绢生疏尽不中
寄归传云。可取熟绢笏尺四尺。挽褶两头刺使相著。两角施带两畔横杖。张开尺六两边系柱。下以盆承。倾时罐底须入罗内。水既足已即可翻罗。两人各捉一头。令入放生器内。上以水洗三遍。外边更以水淋。度无虫方罢。 颂曰。
两边罗样要宽容 搀摄缝来系柱中 汲器并须连底泻 翻时洗荡要全功
四分律云。作滤水囊如杓形。若三角。若作宏椁。若作漉瓶。寄归传云。河池之处或可安棬。用阴阳瓶。权时济事。或作瓦盆子罗亦是省要。西方寺家多月铜作。 颂曰。
罗样安棬或作瓶 任从三角杓头形 铜盆瓦缶并宏椁 得用随缘到处精
寄归传云。倾水之时罐底须入罗内。如其不尔。随水落坠地堕盆。还不免杀。 颂曰。
滤水僧童款款倾 细虫迷闷可伤情 若教罗外遗涓滴 不免依前是杀生
萨婆多论云。今持戒审悉者。漉水竟著净器中。向日群视。故有者如前更滤。 颂曰。
滤已应须子细观 有虫重滤更重看 直须尽净方随意 使用如今信者难
寄归传云。亦既天明先观瓶水。可于白净铜盏或螺杯漆器中颀取掬许。安竖砖上。或可别作观水之水。以手掩口。良久视之。或于盆中看之。亦得虫若毛端。必须存念。若见虫者。倒泻瓶中。更于余水再三涤器。无虫方罢。 颂曰。
铜盏螺杯漆器通 日中观水验微虫 应须洗涤存方便 始尽毗尼救物功
义净三藏述护命放生仪。说放生器甚详。器以铜铁瓦木为之。底下安细。以双绳放之。放下至水。拔绳令覆。再三下濯方牵出。并乞食时以小铜瓶子穿在左臂。以衣盖之。宣律师云。损生妨道者。由不畜漉水袋。纵畜而不用。虽用而不漉虫。虽泻而损虫命。寄归云。在瓶口之上翻罗。未晓放生之器。设令到水。虫死何疑。 颂曰。
放生器下安双细 到水牵绳势自翻 渴死罗中真可罪 翻罗井上亦无端
僧祇律云。滤已虫水著器中。还送来处泻。中若来处远者。近有池七日不消者。以虫著中。义净三藏云。若井深处。或可别为盆贮。或可送往河池。泻水竟时还滤涤器。奥法师菩萨戒钞。既滤得已别置一放生盆。而令安详置之于水。以护生命。 颂曰。
井远泉深若厌烦 护生宜用放生盆 安详泻向常流水 俟入池中粗可论
萨娑多论云。如法滤水。置一器中。足一日用。寄归传云。凡是经宿之水且不看者。有虫无虫。用皆招罪。
颂曰。
滤水要期终日用 来朝重滤恐重生 因思九夏多蝼蚁 举足常应观地行
寄归传云。时有作小圆罗。才受一升两合。生疏薄绢元不观虫。悬著钵边。令他知见。无心护命日日招愆。师弟相承用为传法。诚哉可叹。 颂曰。
去圣时遥律行衰 小罗疏绢事堪悲 钵边挂去从人见 堂上悬来备礼仪
奥法师菩萨戒经钞云。今见寺中常以粗布为之。乖角极甚。 颂曰。
粗布缝罗釜上安 细虫微命刹那间 镬汤不是天然热 因果门中事好还
义净三藏云。神州之地四百余城。出家之人动有万计。于滤水事存心者寡。 颂曰。
神州四百有余城 多少名圆德行僧 赴火堕崖人易得 滤虫观水却难能
义净三藏云。设使学通三藏。坐证四禅。镇想无生。证心空理。若不护命依教奉持。终亦未免佛所呵责。十恶初罪谁代受之。 颂曰。
妙入三空谈般若 功圆八定证禅那 不于滤水存悲愿 未免如来一例呵
寄归传云。若知寺不滤水。不合餐食。渴死长涂足为龟镜。僧祇律云。若施主请比丘食。应问滤水未。若未滤者。自著滤之。 颂曰。
寺家不滤厨中水 僧饭由来不合餐 俗舍有斋应借问 滤时还复自家看
菩萨戒经十重戒中杀戒最居第一。言菩萨以慈为本。众生以命为贵也。又四分律云。九十波逸提用虫水戒第九十。饮虫水戒第六十二也。五分律云。堕用虫。一一随。宣律师云。性戒无忏。终须酬报。义净三藏云。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知束手泉门。任佗处分。经云。杀生之人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设得为人。短命仍多病故也。 颂曰。
杀戒偏居十重前 一虫一堕理照然 粗心饮用无惭愧 束手泉门被业牵
义净三藏云。且如有屠牵羊入寺不过数口。放作长生。众共聚看。弹指称善。宁知房内用水。日杀千生。
颂曰。
尽叹屠儿有道情 施羊僧寺作长生 不知房内日用水 杀业无过罪不轻
元丰中卫州坛山六度寺济律师增戒会不曾滤水。太闲和尚云。虽云增戒。却是增罪。慈悲之言。谁不警悟也。 颂曰。
记得坛山增戒会 济师全阙滤虫缘 太闲和尚深呵责 聚集僧徒长罪愆
义净三藏云。怀生者皆爱其生。上通贤智。有死者咸畏其死。下洎昆虫。佛以大悲宣扬法化。于护生处极致殷勤。是佛弟子理应随作。 颂曰。
任是昆虫须恶死 假如贤圣亦全生 若推此意观虫水 何虑慈悲行不成
古云。吾观一滴水。八万四千生。凡夫目不见。天眼自分明。 颂曰。
蠢动皆含佛性灵 再三捞漉是修行 君看一掬寻常水 何啻千生与万生
传灯录第五。智岩禅师未出家时。曾为郎将。虽在军阵之中。弓上常悬滤水囊也。 颂曰。
昔时郎将在沙场 弓上犹悬滤水囊 为报金田诸上士 出家悲济是寻常
奥法师云。印度法则。僧徒出入乃至乞食。漉袋常须随身。此物此方停来久矣。苦哉苦哉。故律云。宁可忍渴死。终死不饮虫水。何以故。一饮水时损无量命。一日饮虫水。罪过屠一生。特须诫之也。又贤愚经载尸毗国王割肉救鹰。金光明经说萨埵太子投身饲虎。 颂曰。
伤嗟滤水停来久 珍重吾曹勉力行 饲虎喂鹰犹不顾 一罗何惜为众生
涅槃经喻乘浮囊渡海。如持戒欲出生死。义净三藏云。若能依教作者。现在得长命果报。是知沙弥救蚁不过数万。尚感长命。况于滤水能护无数众生也。杀生既堕三恶道。护生应得人天善趣。明矣。 颂曰。
欲趣菩提之道场 滤囊今日是浮囊 人间天上庄严福 此世他生寿命长
宣律师云。水中细虫无数。同水尘量。故涅槃经云。尘耶虫耶。此言信矣。取致[糸*表]作袋滤也万尽。义净三藏云。依教作者。来世当生净土。又云。释迦末法共结慈念之因。弥勒初成俱证无生之果。 颂曰。
扰扰尘虫竟莫分 好修因果济沉沦 龙华会上无生记 净土光中不死人
凡滤水者。应愿诸虫往生净土。当来作佛。非但一朝免死。 颂曰。
菩萨兴悲寄远怀 滤生当愿托莲台 他年净土微尘佛 尽是罗中漉出来
古清凉传下卷。有清信士不详其氏讳。年可二十。衣服褴褛。自云从抱腹山来。识者相传云。每在并州巡市乞丐。以所乞得造滤水囊。可七八寸。造讫随处劝人令用。凡造数千余。信士神容简畅。语论入微。皆谓不测之人也。 颂曰。
清凉信士行悲悯 乞绢缝罗满数千 随乞随缝随布施 劝人同结滤生缘
世云。滤罗难安。多众宗赜。崇宁元年于洪济院厨前井边安大水槛。上近槛唇别安小槛。穿角傍出。下安滤罗。倾水之时全无迸溢。亦五大众沾足。浴院后架仿此。僧行东司亦皆滤水。出家之本道也。后住长芦诸井滤水二十余处。常住若不滤水。罪归主执之人。普冀勉而行之。
新添滤水法(并颂终)
更多 禅堂规矩 请下载:
禅七仪轨.pdf
禅门日诵.pdf
金山规约.pdf
高旻规约.pdf
禅堂当值钟板法则.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