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志·参学见闻】    天童寺八指头陀:冷香塔院自序碑铭、寄禅禅师冷香塔铭、寄禅和尚行述、中兴佛教寄禅安和尚传、八指头陀小影自赞、天童八指头陀语录。    微博@崇和    QQ:313009
 
 
 
【赞颂】
太虚
 
梦兰而生
睹桃而悟
伴梅而终

 
图一:天童寺冷香塔院
 
冷香塔院自序碑铭

  冷香塔院自序碑铭

  余既剃染之四十二年。为宣统已酉。主天童九载矣。其冬六旬初度。寄云首座自沩山来。为卜地建塔。得寺左之青龙岗。即愚谷禅师扫密庵塔。所吟青凤山前古涧边处也。又以左东谷右太白。巍然独立万山中。更名中峰。余喜其四面轩豁。岩岫松萝罗列。若几案前甃石成塔。三中备。他日瘗骨。左右悬待首领清众。覆屋三楹。屋旁环植梅树。余性爱梅。以拟疏影暗香为清供。工讫。颜曰冷香。书白梅旧作于壁。

  余姓黄。世居湘潭姜畬。父讳宣杏。母胡儒人祷观音大士。梦兰而生。咸丰辛亥十二月初三日也。三四岁即厌荤腥。常随母拜月。喜闻人谈仙佛事。七岁丧母。十二丧父。时塾师授论语未终篇。家贫与弟子成俱废读。牧牛田家。然常以书自随。一日感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落。大哭。潜投湘阴法华寺东林本师出家。字寄禅。名敬安。年方成童。即从南岳祝圣寺贤楷律师受戒。闻岐山恒志和尚唱教外别传之旨。冒雪往参。志公命司苦行。暇则随众坐禅。夜常礼佛达旦。时维那精一。禅课之余偶尔为诗。余呵之为不究本兮。学世谛文字。渠笑曰。汝灰头土面。只合参枯木禅。焉知慧业文人。别有怀抱也。阅三年省舅氏。巴陵登岳阳楼。下视水天一碧。得洞庭波送一僧来句。归述于郭菊荪司马。谓有神助。授唐诗三百篇。后精师见余作。大奇之。

  然生死心切。时以禅定为业。山行坐盘石上。参父母未生前语。冥然入定。猝闻溪声有悟。自是遍参烟水。江浙名宿。皆往请益。在阿育王塔前燃二指供佛。众称八指头陀。住四明最久。还湘省师年已三十有四。上林请主方丈。力辞不赴。后主衡州罗汉。上封。大善。长沙沩山。神鼎。最后仍主上林。亦因缘有早暮也。

  光绪壬寅三月来主天童。九年间。荷檀施力。百废俱兴。夏讲冬参。殆无虚岁。且于宁波郡城创立僧教育会。附民僧两小学。先是各学堂有提请僧产助款之议。杭僧情迫。窃余天童住持名为首。联浙江三十五寺。投请外人入内保护。以相抵制。各报纸宣传。而外务部亦即电询浙江巡抚聂公。余闻之。愤不欲生。以为辱国辱教莫此为甚。飞函洋务局陈窃名之妄。力请严行拒绝。聂公电覆。外部乃饬各郡自办僧学。以杜阑入。国之有僧学实始此也。而余亦竟不能遂情云水。退院还湘矣。

  常以一身当大海风涛之冲。曾无刹那之停。黯然自伤。及读愣严。自度未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语。差可慰耳。平生好善嫉恶。眷怀君国。举大慧杲同。但道德文采不及也。余口多期艾。手拙拈毫犹倒薤。惟于文字至老不辍。前有诗十卷。杂文一卷。经郭筠仙侍郎。王壬秋太史选定。友人罗顺循提学。叶焕彬。陈伯严二吏部为集资付梓。近十余年又有诗八卷。文二卷。语录四卷。意我身不有。身外何论区区伽陀。抑亦寱语眚痕也。铭曰。

  我生之不辰兮。幼失养于二亲。悲定省之无所兮。悟幻泡于此身。
  礼觉皇而祝发兮。藐世界于微尘。磨南岳之砖而牧沩山之牯兮。愧未度而度人。
  友太白松萝兮。值世路之荆榛。羌国弱而法衰兮。泪涔涔以沾巾。
  痛慧日之西沉兮。孰能鉴余之幽真。捎安养以息肩兮。甃窣堵而勒珉。

  佛历二五三五年仲秋月
  天童禅寺住持明旸退居广修监院修祥暨两序大众重建立石
  永嘉莲山篆额 鄞县张性初书

  (云门和 依碑铭图片录入并初校

附录:【禅宗杂毒海·枯禅·愚谷智】青凤山前古涧边,屋檐头上更无天。而今冷地思量著,细擘春云作纸钱。(愚谷禅师扫密庵塔)

图二:天童寺冷香塔院
 
寄禅禅师冷香塔铭

  寄禅禅师冷香塔铭

  甬上蹇道人撰文
  临川清道人书丹(李瑞清隶书《寄禅禅师冷香塔铭》下载

  师讳敬安,字寄禅,湘潭黄氏子。父宣杏,母胡氏,梦兰而生。自幼岐嶷,不喜茹荤。甫髫龀,失怙恃,家贫为人牧牛。一日,见蓠落白桃花为风雨所败,戚然出世之意,投湘阴法华寺东林和尚出家,从南岳贤楷律师受具,参岐山恒志禅师教外之旨。既而遍游江浙诸刹,驻四明最久。在阿育王寺司洒埽,充知客,就舍利殿礼忏,苦行精修,燃左手两指供佛舍利,因号“八指头陀”。光绪初,天童丛林渐以不振,退院广煜、监院幻人邀师与议,陈之当道,为立规勒石,遂充天童副寺。旋谢去,开法于衡州罗汉寺,历主南岳上封、大善,宁乡沩山,长沙神鼎、上林诸寺。所至莫不以宏法利生为主。岁光绪壬寅,天童首座幻人率僧众公请,师由上林重莅兹寺,至则大鬯宗风,百废具举,夏讲冬禅,靡有虚岁,宗徒翕然来归者众。其后,僧教育会、佛教总会之设,皆以师主其事,护法卫道一身任之。师貌奇伟而口吃,性慷爽无城府,能忍辱负重无少畏。其初不解世谛文字,作书非篆非隶,后忽有悟,好为诗,殚精苦思,推敲至废寝食,久而益进。当代耆宿通人,如湘中郭伯琛侍郎王益吾学士皆激赏之,为叙刻其诗,而江右陈散原、闽中郑海藏两君乐与唱和,为方外交。至其秉性之挚,遇事之勇,慈悲救世,普渡群生,则合于六度万行利生之旨,诚佛门龙象也!改革而后,东南名山古刹岌岌不保。师过余,言之出涕,谓将入都请命。既北行,士大夫见者欢喜赞叹,倾动遐迩。未及十日,示寂于京师法源寺,实壬子十月二日,世寿六十有二,僧腊四十有五。法源寺嗣法弟子道阶等为治丧事,奉龛南归。先是,师就天童青龙岗自营塔院,环种梅花,颜曰冷香,复自为铭。嗣席净心,爰于是年十一月九日启塔藏真,永资供养祀也。著有《语录》二卷,《八指头陀诗集》十卷,《续集》二卷,《白梅花诗》一卷,《文集》二卷。论者谓天童自明季密云禅师以临济第三十世开法兹山,六坐道场,号称中兴。后二百八十余年,惟师能继其盛!呜呼!如师者于法宜铭。铭曰:

  蔚彼南岳钟毓灵秀
  振禅宗兮惟师笃生
  能仁所授称大雄兮
  耿耿太白卓锡东来
  主天童兮以诗悟禅
  妙想天开极灵通兮
  沧海横流佛门拥护
  罔怨恫兮大慈大悲
  舍身救世以此终兮
  冷香如雪万树梅花
  塔当中兮制词刻石
  昭示幽遐传无穷兮
  岁在戊午仲秋之月
  住持净心立石

  (文字来源/谢庚 初校/云门和)

图三:天童寺冷香塔院-冷香寒翠息诗僧
 
寄禅和尚行述

  寄禅和尚行述

  [清]冯毓孥 撰

  师讳敬安,字寄禅,本湖南湘潭黄氏子,父曰宣杏,母胡太君,奉观音大士甚虔,梦兰而生师,时前清咸丰元年十二月三日也。方髫龄时,即屏弃腥味,随母拜月,喜闻人谈仙佛事。七岁丧母,十二岁丧父,师方就塾师受《论语》,未卒业,家贫,与弟子成俱废读,为田家牧牛;然常携书自课。同治七年春,驱牛出郊,见篱间白桃花,为风雨摧落,感而大哭,遂投湘阴法华寺,从东林师祝发,时师年十八。未几,徙南岳祝圣寺,从贤楷律师受具足戒。闻岐山恒志和尚,倡教外别传之旨,冒雪往参,志公命司行堂,兼执饲犬役,是为苦行始。如是数年无所得。一日,饲犬,食未尽而去,志公适至,师恐见谴,乃取其余食之。俄见犬自厕出,因思向食犬余,必杂遗其中,心中作恶,呕吐不止。既念一切世间物,本无垢净,四大假合之身,于外六尘,亦无好恶,取舍皆由业识妄生分别,乃决计与之交战。窃如厕下,参乾矢橛,一动念间,便膈臆欲裂,愈信经论所云皆实。遂悟入心地法门,师以释迦牟尼有“千疮求半偈”之说,燃顶四十有八,自项至腹百有八,两臂殆无完肤。至宁波阿育王寺供洒扫,于佛舍利前剜背肉如钱者数四,注油于中以代灯;又燃去左手两指,因自号八指头陀。师尝发誓,修“法华般若行”,朝夕忏悔,每追溯过去,辄泪涔涔下!尽十八日,遍身寒作,如在冰雪中,舌根麻木不得转;惟默诵经文,万信立尽,心大骇,疑为着魔,静坐数日,始复常态,妙智由是顿开。师以其事语南岳默公,默公云:“此台宗所谓‘寒触’也,舌根已转,可证‘法华三昧’矣。”厥后益加精进,乃至空慧俱铨。

  师之在岐山也,维那精一,禅课之余,好作诗自炫。师诃之,以为不究本分,学世谛文字。精一曰:“汝灰头土面,合参枯木禅,焉知慧业文人,别有怀抱耶?”无何,省舅氏于巴陵,登岳阳楼,下视水天一碧,得“洞庭波送一僧来”句,归述于郭菊孙先生,谓有神助,授以通行《唐诗三百首》,师遂以诗名于世。然生死心切,时以禅定为业,常山行坐盘石上,参父母未生前语,冥然入定。自是遍访烟水,江浙名宿,皆往请益。师既奉贤楷律师为本师,又以笠云圃学行超妙,亦以师礼事之,东游住宁波最久。

  光绪十年,师年三十有四,始还湘中,历主衡阳罗汉衡山上封大善宁乡沩山长沙神鼎上林各寺。上封在南岳祝融峰下,为衡州大刹,山后有田数千亩,皆供众之产,宗风衰绝,被夺于农人者且半,师讼于当道,经年不能决,卒赖巡抚吴清卿中丞力,次第规复之。沩山开山于唐灵佑禅师,沩仰宗初祖也,寺宇千余间,僧众千余人,前清之季,法门坠败,师驻锡三年,鼓螺为之一振。二十八年,天童阙席,首座幻人以为四明净域,非得高僧主持其间,不足以宣鬯正业,力破积习,率两序清众,请师守护法度,师以旧游胜地,遂辞上林,来主天童,如是十一年,百废俱举,夏讲冬禅,靡有虚岁。

  先是,清廷罢科举,兴学校,南中大吏,以资无所出,有提取寺产之议。浙江三十五寺,请日本本愿寺僧伊藤贤道,借传教保护,窃师名为首,报纸喧腾,外部电询浙抚聂仲芳中丞。师闻之,愤甚,以为辱国辱教,即飞函当事者,陈窃名之妄,力请严拒。聂公电覆外部,于是各府得自办僧学,由学部颁行僧教育会章程,僧人之创立学校自此始。师长宁波分会凡三年,多所保存。宣统三年八月,武昌义师起,大江下游,后先响应,新募军人,大率驻扎寺观。其乡里无赖子弟,则又假光复名,军服结队,令僧人出资,或迫胁为兵。师虑各地僧人,惊恐而流徙,因流徙而废置,正愁急无策,而政治革命之说起,师喜曰:“政教必相辅,以平等国行平等教,我佛弘旨,最适共和。”乃至上海,联合十七布政司旧辖地僧侣,创中华佛教总会,赴南政府,亲谒孙大总统,总统许之。民国元年四月,是会成立于上海留云寺,诸山长老,推师为长,乃以静安寺为总机关部,改原有布政司辖地僧教育会为支部,府为分部,电告北政府内务部,请著为令。有顷,湖南宝庆有攘夺僧产消毁佛像之举,宝庆僧侣,联名状内部,求回复。民政司长抗不行,师以湘僧之请,定计北上,拟以湘事再求内部,恳切下令。十月中首途,十一月一日抵京师,寓法源寺。法源旧署悯忠师,嗣法弟子道阶,方主斯寺。越九日,始偕道阶见内务部礼俗司长某君。是时,湘中之事方迫,而某又下令调查僧产,分别官公私诸目,师见某,据《约法》相诘难。又以令中有“布施为公,募化为私”语,师谓在檀那为布施,在僧侣即为募化,界说不明,龂龂与某争辩。某语塞无以对,词色转厉,意在恫师,师遂愤而出。道阶为通袁大总统、赵总理,戒期往谒,冀收回司令,并以湘事为请;又劝师赴文宴以自解。是日夜半回寓,甫下车,即胸膈作痛,亟就榻,侍者各归寝。明日昧爽往视,师已作吉祥卧示寂,实旧历玄黓困敦之岁十月二日,世寿六十有二,僧腊四十有五。

  师初至京师,凡政官军长寓公道侣,识与不识,皆以一见为快,师以礼接待,日不暇给,欢喜赞叹,倾动部下。方谋开会欢迎,而师遽撒手尘世,于是各界七十三人创议,开会追悼,届期到者达千人。初,师年六十,在天童青龙冈营塔院环植梅花,颜曰“冷香”,自为序文。及示寂京师,道阶为治丧事,偕待杖宗圆奉龛南归。二年一月,嗣席净心启塔藏真,并谋募香火田供养。以师语录墨迹及交游尺牍书画,藏诸衣钵寮内,以念来者。师诗名满海内,当代耆宿通人,如郭伯琛、彭雪琴、王壬秋、王益吾、樊樊山、陈伯严、郑苏龛、易哭庵、俞恪士、喻艮麓皆与交最挚,唱和独多。其在宁波,则陆镇亭、张简硕、陈天婴、洪佛矢,及余族弟君木,每出山必过访,每访必以诗相酬答。师所著《八指头陀集》十卷,《白梅诗》一卷,已刊行。未刻者八卷:《语录》四卷,《文集》二卷,《续集》二卷,先后经郭王诸老选定。师诗逼近初唐,壬秋尝嘲师能为岛寒,不能为郊瘦,故近今所作,多效东野体云。师赴京携文及未刻诗稿以行,杨晰子从道阶取以去,将为校刻。师体伟口吃,书法奇拙而无俗气;尝与天婴说偈,又自称吃衲。性慷爽,胸无城府。晚年,专菩萨行,以利活为务,徒眷后学,虽被切责,而愈亲近之。自宁波有佛会之设,余与师同事且四年,日以文字相商榷,而独无赠答之作,是亦事之不可解者。当戒途时,七塔寺方丈水月和尚设斋祖饯,余亦在座,别未经月,涅槃讣至,以师始励苦行,终成慧业,法云长,逝斯文道消,乌呼!岂第桑门之厄运哉?师到京才九日,世法极盛,详载道阶所编《寄公旅京九日记》,及《八指头陀追悼记》,其他遗文佚事,机缘灵异,脍炙于人口者尚多。兹据师所自述及其弟子信而有征之言,著其大者,诠而叙之,用备纂方外传者采择焉。

  (云门和 初校)

云门和礼冷香塔院——摄于2015年
 
中興佛教寄禪安和尚傳

  中興佛教寄禪安和尚傳
  ──民國三年春作──

  第一章 集起
  第二章 來歷
  第三章 道基
  第四章 行解
  第五章 師學
  第六章 詩文
  第七章 法輪
  第八章 愛國
  第九章 衛教
  第十章 圓寂
  第十一章 友嗣
  第十二章 摭遺

  第一章 集起

  粵維我文物之邦,自鎖國關鍵為歐風美雨衝決,迫乎世界大勢,漂焉搖焉墮入於國競漩渦中。潮流激蕩所及,四千餘載之政教學術,皆為黯然無光。道德之信條隳裂,國家之根本掀動,秉國鈞者,復姑息茍安,胥存一我躬、不閱遑恤我後之想,乃汲汲乎不可終日!草茅有志者,慴於國亡種奴之說,惄焉憂之!未幾、而震古爍今之大革命起,帝制踣,人權立,爛燦莊嚴之中華民國,於以湧現。然歐美近代之文明,論者僉謂胚胎於十六世紀之宗教革命,而日本勃興實佛教為之原動力,顧可以素稱文物之邦,政治革新之際,獨闐無宗教關係為歷史之光榮乎?夫世界無宗教,唯佛教為完全之宗教。佛教廣大,他國皆傳其一端,我支那有佛既早,尤能宣其蘊而大其緒,上中下乘,萃焉畢備;故濡涵人心,右左民俗,為俊彥通士所樂稱道,舉國肸嚮,千百年如一日。佛教於支那之位置既如是,則尤不可無述焉,中興佛教寄禪安和尚於是乎傳。

  第二章 來歷

  晴雪映窗,作明月珠色,屋角老梅,芳苞乍舒,時時送其幽香,愉人臭覺,枝頭有雀三四,唶唶聲忽與呱呱聲相亂,時前清咸豊元年十二月三日,中興佛教寄禪安和尚,已出世為湖南湘潭黃氏子也。和尚生而魁偉,無事試啼,一望便知為人間英物。齠齔之歲,即吐棄腥味,喜聞人談仙佛事。母胡氏,素奉施無畏者,以夢蘭而孕和尚,德本夙植,殆呼圖克圖之流亞歟?七歲喪母,十二歲喪父。父宣杏,業農,敦厚人也。和尚嘗就塾師受論語未卒業,至是與弟子成俱廢學,為田家執牧牛役。暇則攜書自課,黃陵石上,綠樹陰中,往往獨坐冥想,似有所悟。未疢疾益智,孤孽者達,處境苦則慮患自深,出塵棄俗之思,迺由是生焉。「三界火宅不可住,我生不辰淚如雨」,此和尚自哀其身世者;藐余小子,蓋有同慨,誦之每不勝其悽惋也!

  第三章 道基

  萬事無物,皆助道之緣,一芥一塵,亦唯心之境,聞香以為佛事,擊竹而悟心空,夫固性所大順,理之真至者也。同治七年春,和尚驅牛出郊,睹籬間白桃花為風雨摧落,恍聞佛說苦、空、無常、無我之法,遂感而大哭,投湘陰法華寺從東林師落髮焉。荒林棄劍,雖無匿勒銜悲,昏夜踰城,豈必天人警覺哉!旋徙至南嶽,受具足戒於賢楷律師,終身之德業,乃基乎此。

  第四章 行解

  雪山六載,行人萬古之宏規,咄地一聲,佛祖單傳之祕旨。和尚受具已,聞岐山恆志禪師門庭高峻,龍象麇集,乃冒雪往參。志禪師命司行堂兼執飼犬役,一時號為苦行,如是數年無所得。嗣因飼犬食未盡,志禪師適至,恐見譴,取其餘自食之。俄見犬廁中出,心胸作惡,嘔吐不止。忽念根身、器界、四大、六塵,因緣所生,都無自性,垢淨好惡,皆意識妄生分別耳,決計與之交戰,竊如廁下。一動念間,便臆膈欲裂,遂悟入心地法門。復以釋迦有千瘡求半偈之說,然頂四十有八,自項至腹百有八,兩臂殆無完膚。尋至明州阿育王寺,供灑掃於佛舍利前,剜臂肉如錢者數四,注油於中以代燈。已而、又燃去左手兩指,真法供養。和尚初諱敬安,寄禪其字,迨是、又自號八指頭陀焉。阿育王寺、古之名剎也,大覺璉、大慧杲、皆嘗開堂於是。毀於洪楊兵燹,頹垣敗址,僅可辨識。自和尚行道其中,四方衲子,始稍稍集,門庭日有起色。今則玉几山畔,殿閣連雲漢,鐘鼓聲聞三四里矣。斯固釋尊舍利羅光明所致,和尚亦與有功焉!和尚曾發誓修法華懺法,盡十八日,遍身寒作,如瘞冰雪中,舌根麻木不得轉,惟默誦經文,萬言立盡。心大駭,靜坐數日,始復常態。由是世智頓開,以其事語同參默庵法師,謂此即台宗所云寒觸,舌根既轉,當證法華三昧。和尚不以自足,益精進不已,定慧兼修,咸臻上乘,乃成佛教一代之傳人。嗚呼!精誠之極,金石為開,苦行至而菩提成,夫詎偶然哉?余忝為和尚戒弟子,猥蒙慈愛,嘗召之丈室,端容霽顏,縷告以生平所經歷事,並述孟軻氏「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一章,勉余習勞苦而耐枯冷。夫佛言苦為道人第一大師,余今病未能奉事也,余不能無愧於和尚之言也。「相隨學道白雲層,棒喝當頭領受曾,從此更無師我者,小窗垂泣涕如繩」!余哭和尚詩也。非徒言哀,亦紀其實,每一念及,未嘗不神酸意楚,淚涔涔下!

  第五章 師學

  達磨東來,缽衣有自,善財南訪,煙水無窮,和尚既奉賢楷禪師為本師,又以笠雲圃學行超妙,亦事以師禮。自是遍參江、浙名宿,道譽日隆;然生死心切,常以禪那般若為業,往往入深山坐盤石上,冥然入定,深證一心,以期八識窠臼根本掀翻,一生成無上正等正覺。卒以龍天推出,為法為人。晚年亦兼修淨業,回向安養云。

  第六章 詩文

  道無言而藉言以顯,德非文而得文益彰。禪者妄自況盧祖,擯棄文字,何異世之慕英雄豪傑者,僅學其不拘小節耶!然獲證文字三昧因緣之奇,古今無逾和尚者。初在岐山,維那精一好作詩自炫,因訶為不究本分。精一曰:「汝灰頭土面,祗合參枯木禪,焉知慧業文人別有懷抱耶」?無何,省舅氏於巴陵,登岳樓陽,俯視水天一碧,得「洞庭波送一僧來」句,歸述於郭菊蓀先生,謂有神助。授以通行唐詩,爰是乃邃深詩學。所作詩,清穆之中,往往奇氣盤郁,文仿六朝,亦駸駸乎入其堂奧。嘗刊有八指頭陀詩集十卷、白梅詩一卷行世,日僧已為編入續藏。八指頭陀之詩名,遂遠播海外。其未刻者,有詩集八卷,文集二卷,續集二卷,先後經郭伯琛、王壬秋諸老選定。和尚曾語予曰:「傳杜之神,取陶之意,得賈孟之氣體,此吾為詩之宗法焉。昔壬秋嘲以能為島瘦,不能為郊寒,故輓近諸作,多效東體」云。烏虖!萬般無常,會歸消滅,證窮於常淨我樂,度盡法界眾生,與真如法性同其不生不滅,其至矣!次則發明真理,建立休業,使天下萬世食其福利而謳其功德。復次、則我生不辰,懷才莫達,以高厚凄婉之情,為名山壽世之文,後之讀者,哀其志,憫其遇,想見其為人,亦足隨大地人類以終古。和尚道全業隆,更能出其緒餘,為宇宙間增一不可磨滅之精彩,洵人傑哉!八指名成壽無極,千載之下,應猶有為和尚詠者。然和尚幼歲失學,既出家、則成佛心切,無意世諦文字,卒以能詩名,斯則余所謂奇已。

  第七章 法輪

  和尚之東遊焉,住寧波最久。光緒十年,始還湘中。凡七主法席:曰衡陽羅漢,衡山上封、大善,甯鄉溈山,長沙神鼎、上林,鄞縣天童。和尚本非天童法系,然同出於密雲悟。光緒二十八年,天童闕席,首座幻人,以明州淨域,太白名山,非得高僧主持其間,不足宣鬯宗風,化夷道俗,率兩序頭首往迎。和尚以舊遊勝地,遂辭上林至天童,任賢用能,百廢俱舉,夏講冬禪,一無虛歲。勉學者參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嘗舉古德三關語,勘驗門下衲子。某禪者方充行堂於天童,以其機語敏妙,見地縝密,即舉之班首,並親書正法眼藏贈之。其鄭重佛法,激勵學人,苦心孤詣有如是者!撫卹老病愚苦之輩,尤為周至,緇素咸德之。故屢辭天童席,即為遮留不果,凡經十一年而終其身也。先是和尚主溈山,以其為溈仰宗初祖道場,法門頹敗,宗風垂絕,甚惜之!乃刻意經營,冀規復寺宇千餘間,僧眾數千人之舊觀。駐錫三年,鼓螺為之一振,有溈山水牯牛重來之稱。自初轉法輪始,共集有語錄四卷,今乃將為之鋟梨棗云。

  第八章 愛國

  和尚又血性人也,有大慧杲、紫柏可、忠義菩提風。中法一役,敗於雞籠。時和尚寓甬,聞電、慮艦砲之堅利,懼國權之衰削,奮然思有以禦之,數日眠不成夢,食不知味,精神凝結,鬱無所獲而熱病發焉,憤不欲生者再!為友人挾之返湘,始漸忘之。就玆一事,已足見其愛國之熱度矣。故不必言立憲,不必言革命,不必掛名黨籍,不必獻策當道,不必如明姚廣孝之身列朝班。不必如日僧月照之侈談國事,而與言立憲、言革命以救國拯民之志士遇,自然議論風生,心氣吻合;蓋出之天性之真,至誠之感人自多也!

  第九章 衛教

  和尚於捍衛佛教,尤能以聖天、法琳為職志。事變之來,輒置生命度外,據理力爭不稍屈。刀鋸在前,鼎鑊在後,胸次湛然不撓也。衡山上封寺,據南嶽祝融峰下,為衡州大剎。山後有田數千畝,皆供眾之產,被奪於農人者且半,歷訟當道不能決。及和尚住持,誓恢復之,卒如願以償,得巡撫吳清卿為護法焉。其他:若湘、若鄂、若江、若浙,藉和尚之力,祖風絕而重振,教產失而復得,殆不勝枚舉。庚子役後,清廷罷科舉,興學校,南省大吏,以資無所出,有提取寺產之議。僧徒群焉震恐,莫知為計,顧依賴性成,至有欲託庇外人者。和尚慨國政之棼亂,憫佛教之凌夷,力排眾議,以興學衛教倡,登高一呼,翕然響應。由學部頒行僧教育會章程,於是僧人皆自辦僧學,設立僧教育會,浙省之有佛教學校自此始。時和尚以羈於天童住持,為甯波分會長者凡三年,效果較各處獨優焉。會武昌義師起,大江下游,先後光復,新募軍人,率多駐紮寺觀,鄉里豪猾,勒令僧人出資或迫脅為兵。和尚患之,正愁急無策,俄南京新政府成立,確定共和國體,喜曰:民主政治以自由、平等、博愛為精神,我佛弘恉,最為適宜,政教並進,斯其時矣!乃至上海聯合十七布政司舊轄地僧侶,創中華佛教總會,親謁孫總統,許之。民國元年四月,開成立會於上海留雲寺,眾推和尚為之長,乃以靜安寺為本部,改原有布政司轄地僧教育會支部,設機關部於北京,電告國務院內務部,請著為令。國人對於佛教之心理,斯為之一變。余輓和尚云:三十年佛教歷史,與師皆有關係,自信非誣也。先是余憤僧眾之委靡頑陋,擬用金剛怒目霹靂轟頂之精神,撼搖而驚覺之,與十數同志,創佛教協進會於金山,亦推和尚為會長。和尚以余輩舉動激烈,進行之程序過峻急,讒者復譖之,遂與余益扞格不相入!及佛教總會成立,余即善刀而藏。蓋彼時嫉余者既眾,又以佛教團體宜合一不宜歧異,理應服從多數之公意,犧牲一部分之主張也。而和尚竟以衛教終其生,天下悲之,余益不勝其痛也。然和尚之必為佛教史中一偉大人物者,尤在乎末後一段光明。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尚何為而繾綣哉?後死者第則之、效之、步之、趨之,協力以大其基而宏其緒可耳!惟環顧僧界,魄力之雄厚,志願之堅毅,未有能髣彿和尚者!大人僧界復誰是?北望神京涕淚頻!於戲!吾不甯為和尚哀也!

  第十章 圓寂

  民國初成,多有以陷於暴民專制為慮者。余雖不絕對承認其說,而下級社會被虐於上級社會,實所不免。有權詐智能者,稍足以自樹,戢戢者氓,則鮮不受其魚肉矣;而以佛教者尤甚!蓋弱門自居,非今日始,召侮於人者久矣,和尚乃於是為教殉焉。按和尚辛亥秋曾為余言:「吾生平不可至北京,今為教當一行耳」。彼時適革命起,未果行。逮茲湘省寶慶等處,有攘奪僧產消毀佛像之舉,湘佛聯名狀內務部求回復,民政司長抗不行。咸奔告於和尚,而他處若滇、若皖,皆有毀像奪產事,遂決計北征,圖從根本解決之。處理天童寺諸事完畢已,若示人以不返者。十月中首途,十一月一日抵京,寓法源寺。法源舊署憫忠,寺主即和尚法嗣道階法師也。越九日,偕道階見禮俗司長杜某,而杜某方下令調查僧產,分別官公私諸目,既見、據約法詰難之。又以令中有布施為公、募化為私語,和尚謂在檀那為布施,在僧人即為募化,界說不明,齗齗與辯。杜某語塞無以對,詞色轉厲,意在恫嚇,乃憤而辭出。和尚垂老之年,竟見窮於儇薄無行之小醜,豈真定業不可逭,如釋迦之莫免金鎗、馬麥難乎?和尚年來為法勞瘁,病已不支,歸途中念各省之毀奪案,未能一理,禮俗司之分別調查僧產令,不前不後,偏發生抵京之時,悒甚!甫下車,即胸膈作痛,乃不能不以法源寺為跋提河岸而現涅槃相矣!時道階為通袁總統、趙總理,戒期往謁,冀收回禮俗司亂令,並以各省毀奪案為請,又勸之赴文讌以自解。然和尚慨世道人心之日隳,冀辭此五濁惡世以長往,非伊朝夕,至是益不欲延其生而重其患矣!夜半、既就榻,侍者歸寢。明日昧爽往視,已作吉祥臥示寂。嗚呼!如來室之梁棟傾矣!生死河之舟楫沉矣!斯日何日?則支那舊歷玄黓困敦之歲十月二日也。察其神情,圓寂時必甚安恬,群擾斯息,脫然化去,未嘗有些微痛楚。按和尚足跡遍東南,而此次初遊燕都,識與不識,皆以一見為快。淨名丈室,獅座八萬,戶外屨滿,門限為穿,以禮接待日不暇,歡喜讚歎,傾動一時。凡政宦、軍長、寓公、道侶,方謀開會歡迎,而和尚遽揮手人天。於是各界代表七十三人,創議易為追悼,屆時到者達數千人,自總統以下致詞哀輓者,更僕難數。京滬各報,皆傳其生平事,力攻杜某,因之官私公產令無形消滅,毀奪案既得轉機,新改定佛教總會章程,亦經國務院審定,以大總統命令頒行各省。一年來佛教得以稍安者,食和尚一死之賜也。其法嗣道階,奉龕南旋,再開追悼會於滬佛教總會本部,於甯波分部,於太白山天童寺。各地佛教支分均感激,各為開會追悼,不一而足。初、和尚營塔院於天童青龍岡,環植梅花,自為序銘及詩,有「青龍岡作涅槃城」之句。並自撰塔聯曰:「傳心一明月,埋骨萬梅花」。世寂之明春一月,遂啟塔瘞真,以語錄、墨蹟及交遊尺牘、圖書,藏之天童,以諗來者。夫和尚夢蘭而生,睹桃而悟,伴梅而終,一生尤愛白梅,寄之吟詠者獨多。幽靜馨逸,蘭之德也生有自;桃花容易飄零,示世相無常住也;其情高純,其志貞白,斯其託於梅而終於梅也。賅而言之,則無生、無住、無異、無滅之義存焉。以花為因緣,以花為覺悟,以花為寄託,以花為莊嚴,和尚其法華會上乘願而來者歟?抑華嚴海中無緣而應者歟?其過去悲華因地,曾與釋迦、彌陀同發菩提心者歟!抑當來龍華三轉法輪,輔佐彌勒,弘贊大乘者歟?誠非余所能蠡而測者!

  第十一章 友嗣

  和尚開堂二十年有六,及門者不下萬餘,得戒者數亦稱是,傳明月之心燈者若干人,小師及再傳若干人,惜余不甚詳焉。而當代耆宿通人,如郭伯琛、彭雪岑、王壬秋、王益吾、樊樊山、陳伯嚴、莊醒菴、鄭蘇龕、易哭庵、李梅菴、俞恪士、喻艮麓、陸鎮亭、張簡碩、饒智元、狄楚卿、陳天嬰、洪佛矢、馮汲蒙、馮君木、蕭榮爵、吳雁舟、汪德淵,皆其知遊最稔,唱和獨多者也。他若知慕有素,獲交易簀者,則有徐花濃、羅惇融、嚴又陵、梁任公、楊皙子、雷西楞、劉少少輩。俞恪士贈和尚詩云:「交空四海公垂老」,蓋非虛語!

  第十二章 摭遺

  項羽重瞳,史公有舜裔之稱,鳩摩幼德,譯師來童壽之號,誠中形外,胸正眸瞭,既墮器數,必兼精粗。和尚生稟奇相,天挺英姿,壯偉過於恆人,而音若洪鐘。顧口吃不良於談,然登般若台,作獅子吼,則瓶瀉雲興,無少留滯。有時振聲一喝,足以威辟萬夫,耳聾三日。性伉爽,胸懷坦白,情無所嗜,惟癖好詩文,老而彌篤。具有慈悲喜捨之四德,毀辱之來,痛自責而不尤人。雨暘不時,輒率眾祈禱,每多異驗。壯歲登天台華頂峰,長嘯驚睡虎,暮行遇巨蟒,皆不為害。晚專菩薩行,徒眷後學被訶斥,愈親近之,其精誠道力,可以格龍天感眾庶者類如此。書法奇拙,顧能無俗氣,自喻以畫篆倒薤,湘綺嘲之為倉頡前人。圓寂日初曉,聞鴉噪輒自知兆,吟詩見意。暮臨別羅惇融,羅曰:「和尚去,和尚禪如何」?遽拱手曰:「行矣」!識者多謂有示寂之意,此皆遺聞之信而有徵者。嗟夫!余傳和尚,將終於是矣。余有修續高僧傳志,姑詮敘和尚生平於茲,月俟異日簡擇。論曰:和尚德業炳煥,道行純備。持戒者,習禪者,淨業者,苦行者,愛國者,護教者,利生者,慈善者;迦旃延之文飾,須菩提之解空,例之諸科,蓋非一端。然和尚心切單傳,道參向上,出世為人,始終持臨濟綱宗,無已、其禪宗乎!而余則於和尚之盛業,尤以值歐、亞文明溝通之交,隨時勢之要求,迎機宜而設施,其昌明佛教,匡正人心,其有形於過去者,未若無形於將來者為大也。設天假之年,所建白當未可限,為宗教學術界闢一新壁壘,放一異光彩,不亦快哉!余於此又不禁鵑鵑而悲也。乃系之歌曰:莽莽神州兮,蝸蠻囂喧;沉沉法鼓兮,天聲誰宣?哲人云逝兮,我淚泫然!何以寫哀兮?斯傳其傳!(癸丑,戒弟子釋太虛謹撰,見海刊二卷四期)

  (云門和 初校)

八指头陀书信手迹(图片来源于网络)
 
附录一:天童八指头陀语录

云门和语:作为禅宗古道场的天童寺,从1902-2002年整整一百年时间里,能开堂演法、集结出版《语录》的方丈只有两位:寄禅和圆瑛,且圆瑛晚年归心净土。寄禅和尚不仅是位诗僧,更是一位禅师。

附录二:八指头陀诗集.PDF 下载

附录三:八指头陀书信手迹·诗二首

白藕香清暑气微,绿阴昼静客来稀;
万松密锁云中寺,六月寒生溪上衣。
(松径纳凉)

万重寒碧一灯温,坐久疏林见月痕;
夜半虎啸人在定,不知松雪压岩门。
(雪岩入定)

庚戌十月录旧作寄奉
元徴先生诗家印可
八指头陀寄禅


附录四:天童寺冷香塔院嚼梅亭四挽联

明月挂寒空般若心传冷香飞上诗句,
法云兴旧塔洞庭波送悲光流遍神州。
——赵朴初居士

传心一明月光澈十方世界利乐有情,
埋骨万梅花香遍无边刹土垂裕后昆。
——明旸和尚

寄诗传千秋具德性有真智仰止高风前辈典型唯长者,
禅机超末世离名闻空色相感怀遗范吾门硕果更何人。
——真禅和尚

愿同菩萨行尚头陀卫教舍身安佛子,
波泛洞庭山崇太白冷香寒翠息诗僧。
——广修和尚


附录五:天童寺冷香塔院白梅旧作题壁

《八指头陀诗集·续集卷八·自题冷香塔二首并序》

佛寿本无量,吾生讵有涯;
传心一明月,埋骨万梅花。
丹嶂栖灵窟,青山过客家;
未来留此塔,长与伴烟霞。

湘中旧主六名山,太白重来鬓已斑;
南岳马驹空应谶,西河狮子老尤顽。
未除文字多生障,那得林泉半日闲;
却喜世缘休歇尽,一拳打破万松关

《八指头陀诗集·续集卷八·感事二十截句附题冷香塔并序》

我是虚空无住禅,烟云过眼少流连;
如何一扫玲珑石,面壁功夫九载圆。

落月哀猿不可听,声声欲唤国魂醒;
莫叫遗恨空山里,谁认啼鹃望帝灵。

茫茫沧海正横流,衔石难填精卫愁;
谁谓孤云意无着?国仇未报老僧羞!

万事都归寂灭场,青山空惹白云忙;
霜钟摇落溪山月,惟有梅花冷自香。

一丁不识个村夫,只把心田自力锄;
忽解翻身作活计,狂吟浪涌洞庭湖。

清关桥上气澄清,悟得无生无不生;
黄土穴为文字冢,青龙冈作涅槃城。

飘然云水一孤舟,重到江南访旧游;
吴越山川寻未遍,又携明月过沧洲。

六十年来老比丘,磨砖作镜阅人愁;
何如无缝塔中去,心印光潜照用收。

牧牯沩山忆往年,峥嵘头角劣难鞭;
自从鼻孔穿纯后,短笛橫吹牛背眠。

四大原空一息存,黯然犹自对松门;
生来死去无遗憾,惟有君亲未报恩。


附录六:现存天童寺丈室内的——八指头陀小影自赞(八指头陀顶相自赞)

六十余年梦幻身,几多欢喜几多嗔;
尽容篾戾车成队,转与阿修罗结邻。
青凤山前聊葬骨,白莲花里且栖神;
髑髅击碎浑无事,大地何曾有一尘。


附录七:天童寺常住每年扫塔祭拜时间:正月初二、清明节、冬至日。

寄禅老和尚纪念日:
诞日1852年1月23日(清咸丰元年,辛亥岁腊月初三日)
忌日1912年11月10日(民国元年,壬子岁十月初二日)


更新时间:2016年11月15日

编辑:释崇和(云门和)
QQ:313009

寄禅敬安石刻像
八指头陀小影自赞(寄禅敬安禅师石刻像)——点击查看全图——云门和摄
 
上一页  参学见闻06  下一页
 
返回主页
 
 
 
云水志
 
 
 
 
 
 
 
 
 
 
 
【参学见闻】
 
 
 
 
 
 
 
 
 


 
 
 


 
 
天童古松道
天童古松道
 
冷香塔院01
冷香塔院01
 
冷香塔院02-嚼梅亭
冷香塔院02-嚼梅亭
 
冷香塔院03-白梅花
冷香塔院03-白梅花
 
冷香塔院04-灰鹭鹭
冷香塔院04-灰鹭鹭
 
云门和影
才看梅花又一年
 
云门和摄
 
     
Copyright © 2022·直指堂 出品 ZenMonk.cn About Chonghe